ID: 21520470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的世界 各节测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22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7998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新沪科,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世界
  • cover
第三章 光的世界 第一节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第1课时 光的直线传播 1.下列关于日食、月食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月食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 B.日食现象是由于地球运动到了太阳和月球之间 C.日食的形成原理确实是传说中的天狗吃了 D.日食的形成原理与影子的形成原理不相同 2.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光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蜡烛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小 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3.雷雨交加的夜里,小刚同学看到闪电后约3 s听到雷声,小刚同学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小刚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4.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陈老师走在随州街头,看到地面上树荫里有许多圆形光斑,抬头看看树叶间刺眼的阳光,想到这树荫下藏着物理学的秘密,便拍下两张照片(如图)。经估测树荫下一个清晰光斑的直径约为7 cm,这束阳光从约7 m高处的树叶间照射下来。我们常说太阳光经过约8分钟来到地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按1.5×1011 m计算),粗略计算太阳的直径最接近 (  ) A.1.5×109 m    B.1.5×1019 m C.5×106 m     D.5×1012 m 5.如图所示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日偏食景象。此时,若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一个很小的“△”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形状是 (  ) 6.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C.光速和声速一样大 D.声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7.2023年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于9月28日至10月2日在醴陵举办,主题为“千年瓷都五彩醴陵”,夜晚绚烂的灯光将醴陵瓷谷的美景完全展现了出来,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夜晚打开灯光的建筑物不是光源 B.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 C.光速是3×109 m/s D.小明参观时在灯光下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8.晚上,当你从路灯正下方经过并沿地面向前移动时,在路面上会形成影子,影子的长短变化是     (选填“变长”“变短”“先变短再变长”或“先变长再变短”);在相同的时间里,人向前移动的距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人头部的影子向前移动的距离。 9.2023年春节,很多城市取消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人们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燃放烟花爆竹,为春节增添了很多节日的气氛。如果你在较远处,能同时听到烟花爆炸时的声音和看到烟花的色彩吗 为什么 10.《墨经》中最早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该现象由光的      形成;某同学利用家中物品,进行“小孔成像”的实验,所用器材如图所示:一个空的薯片桶(顶部去掉,桶的底端打了一个小孔);一张硬点的纸卷成桶状,一端蒙上塑料薄膜,并用橡皮筋固定。按如图所示方向插入空薯片桶中。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能在塑料薄膜上看见烛焰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增大塑料薄膜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则塑料薄膜上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塑料薄膜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如果小孔是三角形状的,则小孔成的是    (选填“三角形”或“烛焰”)的像。 第2课时 光的反射 1.某校九年级的一名学生下晚自习后在骑自行车回家途中,迎面遇到一辆灯光非常刺眼的车辆。为了安全,他应该 ( C ) A.迎着灯光继续行驶    B.闭眼缓慢行驶 C.停下车靠边避让    D.用手遮挡灯光行驶 2.如图所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