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闰年平年我知道(1) 课时 1课时 年级 五年级 教学环境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围绕闰年和平年的判断展开,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分支结构,体验多分支结构的应用,感受用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描述判断闰年与平年的算法,学生将了解算法的输入、判断处理中的条件以及输出。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对信息技术课程充满兴趣。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算法和程序设计,能够理解基本的编程概念。然而,对于闰年和平年的判断规则以及多分支结构的应用,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判断闰年的规则。 学生能够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判断闰年与平年的算法。 学生能够理解算法的输入、判断处理中的条件以及输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体会到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理解判断闰年的规则。 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判断闰年与平年的算法。 准确描述分支结构的判断条件以及条件之间的关系。 体会多分支结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讲述小华和同学们参加公园活动的故事,引出数学谜题:“有一个小朋友今年已经 11 岁了,可是他只过了 2 次生日,这是为什么呢?”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小朋友的生日次数这么少吗?” 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真聆听故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积极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测,如 “可能他的生日是 2 月 29 日”“也许他出生的年份比较特殊” 等。 设计意图: 通过有趣的故事和问题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讲授新课 1.认识判断闰年的规则 讲解闰年和平年的概念,以及闰年二月有 29 天、平年二月有 28 天的特点。 提出问题:“判断闰年的规则是什么?”“你对‘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理解是什么?” 展示一些年份,让学生判断这些年份是否是闰年,并说明理由。 认真听讲,理解闰年和平年的概念。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如 “闰年是包含 366 天的特殊年份”“‘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意思是每四年有一个闰年,但百年不闰,除非是四百年的倍数才闰”。 对教师展示的年份进行判断,如 “2023 年不能被 引导学生分析判断闰年的条件,如能被 4 整除但不能被 100 整除的年份是闰年,能被 400 整除的年份也是闰年。 2.描述判断闰年与平年的算法 引导学生用自然语言描述判断闰年与平年的算法,如 “如果一个年份能被 4 整除,但不能被 100 整除,那么这一年就是闰年;如果一个年份能被 400 整除,那么这一年也是闰年;如果不满足以上条件,这一年就是平年。” 展示用流程图描述的判断闰年与平年的算法,让学生补充流程图空白处的判断条件,并梳理算法的执行过程。 给出一些年份,如 1900、2008、2033、2400,让学生讨论每个年份执行的判断路径和结果。 提问学生:“为了实现判断闰年还是平年,流程图使用了什么结构?” 引导学生理解多分支结构的应用。 4 整除,不是闰年”“2000 年能被 400 整除,是闰年” 等。 与小组同学讨论,分析判断闰年的条件,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尝试用自然语言描述判断闰年与平年的算法,如 “先判断年份能否被 4 整除,如果能,再判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