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25942

8.2《登高》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0-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417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登高,同步,练习,答案,统编,高中
  • cover
8.2《登高》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诗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了《诗经》中周公事,诗人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 B.《梦游天姥吟留别》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富有现实主义色彩。它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而是借留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 C.《登高》前两联虽然极力描写秋景,但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颈联中的“悲”和“独登台”不仅暗合首联的“哀”,而且表明了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D.《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类。前者如词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反衬周郎;后者如以“雄姿英发”的周郎陪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自我。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共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杜甫的《登高》被称作七律之冠。 B.词又称长短句,形成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合音乐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歌的一种,又称为“诗余”。 C.乐府最初是指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于是乐府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D.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沁园春·长沙》属于长调。 3.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颔联“萧萧”“滚滚” 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 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议论文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龚自珍———诗歌 C.《登高》———杜甫———唐代———诗歌 D.《故乡》———鲁迅———现代———小说 5.下面对《登高》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是诗人在夔州期间写得一首即景伤怀的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B.本诗是诗人在垂暮之年、深秋时节登高望远的个人咏怀之作,不涉及忧国忧民之情。 C.本诗用字精当,对仗工整,情景交融,被赞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D.本诗写出了诗人晚年离开成都以后生活的艰辛,内心的凄苦。 6.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写出秋天的萧杀与空旷。 B.颈联概括了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表达出诗人长年飘泊孤独悲秋之情。 C.尾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饮,时世艰难是诗人潦倒不堪的根源,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D.本诗前四句重在写景,后四句重在抒情。全诗画面凄凉,不见亮色,语言凝练,情感深沉。 7.下面的诗句都有“清猿”意象,它们所含的意蕴与《登高》首联中“猿啸”相近的一项是( ) A.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B.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王昌龄《送张四》) C.清猿幽鸟遥相叫,数笔湖山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