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学号: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河洛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以河洛文化研究为内容的河洛学是中原学的一部分,而且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部分,是中原学桂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它研究的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是重瓣花朵的“花心”。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区域文化,是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核心和主干,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所在、灵魂所系,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记忆,也是维系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最强大的精神纽带。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只有以河洛文化为主体脉络的华夏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一直绵延不绝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这正是因为河洛文化是一个开放创新的体系,它以礼乐为主体,融合三教,不断成熟;从周公制礼作乐始创儒学,到东汉经学再到二程洛学;从老子创立道家到道教的形成;从佛教首传中原到龙门石窟的开凿……它们的每一次自我更新莫不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从筮术到术数再到辩证逻辑,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最后以儒释道为主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或者系统。如果说道家是“想得开”,那么儒家就是“拿得起”,释家却是“放得下”。三者或治世或治身或治心,形成了一个“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进退自如的从容世界。 (摘编自李庚香《中原学与河洛学》) 材料二: 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中原地区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一)仰韶文化彩陶的扩展。从距今6 000年左右开始,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中期的庙底沟文化颇具特色的以花和鸟图案为代表的彩陶向周围地区逐渐施加影响。此后影响范围逐渐扩大,至距今5 300年前后,其影响所及南达长江中游,北抵河套地区,东到黄河下游,西至黄河上游地区。在中国史前时期第一次出现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文化圈。有学者认为,此时“文化上的中国”形成了。这一现象发生的时间和地域,与古史传说中黄帝、炎帝集团的兴起和活动范围恰相吻合并非偶然,应当是炎黄集团兴起并对周围地区产生强烈影响的反映。(二)距今5 500年左右早期中华文化圈的形成。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都出现了文明化进程加速的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古国文明)。正是在这一阶段,各个区域的文明通过彼此的交流,逐渐形成了一些相同的文化基因。 首先,出现了龙的形象。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距今约6 000年的一座墓葬中,有用贝壳堆塑的龙和虎形象,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龙的观念。商代晚期的河南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带有龙纹的铜盆,可见龙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其次,从“以玉为美”到“以玉为贵”。在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出土了玉环等距今约9 000年的玉质装饰品;在距今约8 000年前的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少数墓葬中,出土了制作较为精美的玉坠等玉制装饰品,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以玉为美”的观念。到了距今约5 500年前,在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晚期和长江下游地区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的高等级墓葬中,出土的玉人姿势都是双手并拢捧在胸前,非常相似。这不可能是巧合,说明当时中华大地各个区域的社会上层之间可能存在着信息的交流,由此形成了以龙的形象为代表的各地区在原始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共同性,而这正是后来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得以形成的重要思想基础。 中原地区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经历了一个文化演进的历程。 海纳百川———周围地区先进文化因素向中原地区的汇聚。在极有可能是尧所居都城———平阳的陶寺遗址,还有如黄河下游地区体现大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