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35594

【核心素养目标】第三单元 活动2《描述巧分绳的算法》教案-【黔科版2024】《信息科技》五上

日期:2024-11-25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4347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目标,第三,单元,活动,核心,描述巧分绳的算法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信息技术 三单元—活动2 描述巧分绳算法 课题 描述巧分绳算法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描述巧分绳算法》该课时教材编排了“分析方法步骤—描述算法”的系列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理解巧分绳算法语句的含义,能够读懂巧分绳算法。并且根据算法简单实现密码的自动生成。教材编排合理,教学环节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五年级学生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 1、信息意识:能够理解巧分绳算法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认识到有效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 2、计算思维:培养使用巧分绳算法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分解问题并逐步求解。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够掌握基本的巧分绳算法设计和实现工具,如流程图、伪代码等。 4、信息社会责任:能够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意识,学会在使用巧分绳算法过程中保障数据安全。 重点 一、分析方法步骤二、描述算法 难点 1、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妈妈让小王把家里两根不同长度的绳子剪成若干相同长度的短绳,以方便使用,并要求剪成的短绳尽可能最长且不能有剩余的绳子。小王苦思冥想,找不到方法。妈妈告诉小王,中国古代聪明的数学家已经在古籍中告诉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了。让我们帮助小王把这个方法描述成巧分绳算法吧!古代数学家的方法把两数作为一对数,将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所得的差与减数构成新的一对数,再用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产生一对相等的数为止。这对相等的数就是每根短绳的长度。活动向导1.分析方法步骤2.描述算法你将学到★如何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循环结构算法 知识拓展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什么是巧分绳算法。 帮助学生了解课堂学习和了解什么是巧分绳算法。 讲授新课 一 、分析方法步骤巧分绳算法的“输入”“计算”“输出”三个部分如图 3-2-1 所示。以下主要分析计算部分。由“继续这个操作,直到产生一对相等的数为止”可知这个方法有循环执行的步骤,终止循环的判断条件是“产生一对相等的数”。要找出其中的循环体可以通过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来分析:假设两根绳子长分别为9米和 24米,具体剪绳子过程见表3-2-1所列。小贴士在循环结构中,通常用“直到……”描述循环的终止条件。从剪绳过程中可以看出,步骤3和步骤4、步骤5和步骤6、步骤7和步骤8的执行过程相似:重复执行比较所得的差与减数的大小,再对这对数做减法。 接下来,用符号描述该方法步骤,见表 3-2-2 所列。接下来,用符号描述该方法步骤,见表 3-2-2 所列。想一想每一次剪绳时,被减数、减数和差分别是哪些 除了循环结构,巧分绳算法中还包含了哪些控制结构 做一做若要将两根长分别为 117 米和 255 米的绳子剪成相同长度的短绳,短绳要尽可能最长且不能有剩余的绳子。尝试用古代数学家的方法将剪绳的过程完整描述出来。你知道吗?聪明的古人提出的这个方法名叫更相减损术,是出自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一种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九章算术》成书于大约两千年前,内容十分丰富,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收有 246个与生产、生活实践有联系的应用问题,依照性质和解法分为九章:分数四则运算与各种面积公式、比例算法、比例分配算法、平方和立方问题算法、体积公式、赋税的合理负担算法、盈亏问题算法、方程解法及勾股定理。知识拓展如何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循环结构算法 二、描述算法完整的巧分绳算法可用自然语言描述做一做将下列巧分绳算法流程图(图3-2-2)补充完整。挑战时刻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也记载了求解最大公约数的算法--辗转相除法。具体做法是:用较大数除以较小数,余数和较小的数构成新的一对数,继续以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