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38276

电子工业版(2022)第五册小学信息科技 1.2体验算法的特征 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日期:2024-10-26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298710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电子,学案,教案,课件,特征,算法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体验算法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2022年电子工业-出卷网-出版的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本节课分为三个活动:“分析典型的计时问题”“梳理求解问题的明确步骤”“明辨算法特征”三部分内容组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逐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升信息社会责任,综合提升信息素养。 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指向 1、认识并了解算法的特征(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2、了解如何判别算法输入输出和结果(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3、根据课本指引的过程,学会如何判别算法的特征(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并了解算法的特征 2、了解如何判别算法输入输出和结果 设计原因:了解算法的特征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知识点的渗透需要作为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 根据课本指引的过程,学会如何判别算法的特征 设计原因:能实现如何判别算法的特征在操作上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此部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高,应作为难点内容。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引入:计时问题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基础与关键。例如,裁判员使用秒表记录径赛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停车场通过计时,作为停车收费的依据。 本节我们通过分析即使算法,了解算法的主要特征。 学生听教师引导生活中的案例,学生讨论,回答提问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对算法特征的学习兴趣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新知讲授(3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1:分析典型的计时问题 知识讲解 慧慧同学在星期六上午到市图书馆参加了“经典诵读报告会”报告会在9点30分开始,11点20分结束,如图1.2.1所示,你知道这场报告会进行了多少分钟吗 你的求解思路是什么 活动2:梳理求解问题的明确步骤 知识讲解 同学 A 说:“计算时间长度的算法很简单,就是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这种说法虽然没有错,但是作为计时算法,步不够清晰明确。表1.2.1中分别是同学B与同学C的计时算法。 用算法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除了解题步骤要明确,还要知道:输入是什么,计算过程是什么,输出是什么。 所以算法可由输入、计算过程、输出三部分组成。因此同学B计算时间长度的算法可用下面的三个方框表示。 活动3:明辨算法特征 知识讲解 通过对上述计时算法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算法如下特征。 1.有一个或几个输入; 2.需要明确一共执行几步,每步都要有准确的执行指令,这部分称为计算过程; 3.算法必须能够结束并输出结果。 在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如上的算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曹冲称象”背后的分解思维 古代的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使用的秤一次最多也只能称几百斤。有一天,曹操要大家称一头大象的重量,这可把大家难坏了,大象重达上万斤,又不能把大象分开称,上哪儿去找这么大的秤呢 曹冲的做法是: 先用大木船装上大象,对大木船的吃水深度画刻度标记。 然后,把大象牵下船,再装上石块,不断增加石块,当大木船的吃水深度达到同一刻度时,表明船上的石块与大象等重。 最后,再用秤分多次称出石块的重量,把这些数值相加,其总和就是大象的重量。 借助石块,曹冲实现了用船称大象的奇迹。“曹冲称象”应用的就是算法思维。 第一步:先运用替代思维找到替代物:大象不能分开但石块可以分开,因此,可以用等重的石块来替换大象。 第二步:破除观念界限,打破传统意义上“秤”的概念运用发散思维,把创新思维的目光转向比小木秤大数千倍的大船,以大木船为秤,借助媒介--船和水,用等值思维称出石块的重量。 第三步:运用分解思维,逐一称出石块的重量,然后把这些数值相加得出石块的总重量,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