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兼爱》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叶公子高①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哀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选贤。”齐景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节财。”三公出,子贡问曰:“三公问夫子政一也。夫子对之不同,何也?”仲尼曰:“叶都大而国小,民有背心,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鲁哀公有大臣三人,外障距诸侯四邻之士,内比周而以愚其君,使宗庙不扫除,社稷不血食者,必是三臣也,故曰‘政在选贤’。齐景公筑雍门,为路寝②,一朝而以三百乘之家赐者三,故曰‘政在节财’。” 或曰:仲尼之对,亡国之言也,叶民有倍心,而说之“悦近而来远”,则是教民怀患。惠之为政无功者受赏而有罪者免此法之所以败也。法败而政乱,以乱致治败民,未见其可也。且民有倍心者,君上之明有所不及也。不绍叶公之明,而使之悦近而来远,是舍吾势之所能禁而使与下行惠以争民,非能持势者也。夫尧之贤,六王之冠也,舜一徙而成邑,而尧无天下矣。有人无术以禁下,恃为舜而不失其民,不亦无术乎?明君见小奸于微,故民无大谋;行小诛于细,故民无大乱。此谓“困难于其所易也,为大者于其所细也”。今有功者必赏,赏者不得君,力之所致也;有罪者必诛,诛者不怨上,罪之所生也。民知诛赏之皆起于身也。故疾功利于业、而不受赐于君。“太上,下智有之。”此言太上之下民无说也,安取怀患之民?上君之民无利害,说以“悦近来远”,亦可舍已。 (节选自《韩非子·难三》) 材料二: 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曰:“善为政者若之何?”仲尼对曰:“善为政者,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子墨子闻之曰:“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叶公子高岂不知善为政者之远者近也,而旧者新是哉?问所以为之若之何也。不以人之所不智告人,以所智告之,故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 (节选自《墨子·耕柱》) 【注】①叶公子高:楚国大夫,姓沈,名诸梁,字子高,封地在叶,所以称叶公。②路寝:君主居住的正屋,此指建有齐景公正室的高台,即路寝之台。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涂黑相应的答案标号。 惠之A为政B无功者C受赏D而有E罪者F免G此法之H所以败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上之明有所不及也”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礼记》)两句中的“明”含义不同。 B.“诛者不怨上”与“《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两句中的“怨”含义不同。 C.“恃为舜而不失其民”中的“恃”意为“依靠,依仗”,与现在所说“有恃无恐”“恃才傲物”两词中的“恃”词义相同。 D.“内比周而以愚其君”与“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孟子》)两句中的“内”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公子高、鲁哀公及齐景公均向孔子请教治国的方略,同一问题孔子给出不同答案。子贡对此不解,后经孔子解释,才知三国人心向背不同。 B.圣明的君主善于在细微处发现小的坏事,在小事上实行轻罚,所以民众没有大的阴谋与动乱,这值得那些只知效仿舜的君主们学习。 C.墨子认为叶公子高不懂的是如何达到“近远者,新旧者”这一目的的方法,但其提问时并未让孔子明白自身的疑惑,故其没有恰当提问。 D.面对孔子对叶公子高有关政事的回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判。有的人认为孔子的回答属于亡国之言,而墨子则认为孔子属于无效作答。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知诛赏之皆起于身也,故疾功利于业,而不受赐于君。 (2)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5.有人称“仲尼之对,亡国之言也”,请结合材料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