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61633

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日期:2025-01-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2534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 cover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思维火花”这一主题,安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文章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展现了人物的思维过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相矛盾》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既夸自己的盾最坚固,又夸自己的矛最锋利,有人问他让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结果会如何时,他却无法回答的故事。旨在引导学生推测卖矛和盾的人思维过程的前后矛盾。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读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结合生活经验或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因此,将字词学习放到课下预习环节,仅在理解和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对个别词语的意思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文言文阅读理解方面,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因此,本课的教学,由教师提供思维支架,主要由学生借助注释和查阅的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创造性讲述故事。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对文字背后蕴藏的思维矛盾和深层道理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自相矛盾具体的事例,更进一步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誉、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感悟自相矛盾的深刻寓意。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感悟自相矛盾的深刻寓意。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回顾寓言故事,激趣导入 1.师出示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思考明确这些短小精悍的故事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并引出今天的课题:自相矛盾。 2.教师书写课题并重点指导“矛、盾”的书写:尖钩长臂握在手,长撇刺出力要有;短撇长撇连十目,万剑飞来能挡住。生根据老师的书写提示,联系以往经验猜测矛和盾的作用并齐读课题。 3.教师引导学生猜一猜:课题《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感知理解 1.学生回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教师出示PPT的学习要求:运用以前学过的这些好方法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逐句朗读,并相机指导: 引导学生读准同音字“鬻”和 “誉” 并理解含义。从注释“陷”的意思延伸理解“莫能陷”和“无不陷” 引导学生读好问句并注意两组词“子之矛”“子之盾”的停顿。 引导学生读好议论句,关注发语词“夫”的读音、意思、韵味。 在学生互相纠正后齐读。 3.出示语文园地重点字引导学生运用组词法理解意思,尝试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感悟寓意 1.通过师生配合读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故事里有哪些人物? 2.引导理解人物之一的卖家的思维。 出示任务一:何为“矛”“盾”? 请同学们画出描写矛和盾的句子。并观看盾和矛的图片,明确盾的特点:坚,矛的特点:利。相机板书。在他的夸耀下这可不是两个普通的兵器,读读他的话,他的兵器厉害在哪里?相机板书“莫能陷”和“无不陷”。 创设热闹的楚国集市情境,引导学生代入卖家角色用自己的话把矛和盾推销出去。 出示任务二:何为“矛盾”? 引导学生从卖家思维的缺陷性理解矛盾的意思。相机板书“不可同世而立”。 3.引导理解人物之一的路人问话的巧妙之处。 师:两千多年前的路人就针对这一矛盾之处发出疑问。谁来问?请你问?我们一起来问一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来问一问?听了路人的质问,楚人是什么反应?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思维导图。分析“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可能会发生几种结果,思考“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引导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