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90757

13.1.1 轴对称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11-22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12868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3.1.1,轴对称,教学设计,格式,2024-2025,学年
  • cover
《轴对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轴对称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轴对称内容的要求为“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轴对称垂直平分”。参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可知,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了解过轴对称图形。分析教材可知,本节内容为第三节将要学习的等腰三角形奠定基础。由此设立思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轴对称的概念,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以及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数学思考:在探索图形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独立思考,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通过合情推理探索图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知识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例子,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感受轴对称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密切相关,体会数学美中的对称美与和谐美,在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图形轴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图形轴对称的性质。 三、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主要运用讲授法,保证教师传授知识的主动性、系统性和连贯性,有利于把握教学进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热情,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且课堂教学信息量大。由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学法:在学习轴对称的概念时,结合实例,带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理解数学概念,让学生亲自感知体验知识的本质。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可知,需让学生在玩中学,直观地感受知识的实际价值。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引入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上的图形和书本上面的例子,来说一说它们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点? 1、图片是沿着虚线对称的 2、图片左右两边相等 3、图片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教师放出泰姬陵和三角建筑等有轴对称因素的建筑图片,表示生活中对称结构的建筑看起来大方自然,提问同学为什么建筑会看起来如此美观吸引人,随后导入新课。提问同学,说一说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各抒己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感知具体的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接下来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奠定基础。 (二)新课讲授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做一做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彩纸,和老师一起来撕出一个爱心。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手中的纸片,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它是完全符合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的。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结合书本导出新概念。通过与学生一起动手操作巩固概念,随后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再引出与轴对称图形概念相似的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且组织小组讨论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结合课本理解概念,跟随老师拿出正方形纸张沿着折痕撕出一个图形,思考是否符合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回忆生活中见过的轴对称图形,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积极参与思考。 让学生通过举例,对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进行再认识,演示图形折叠和重合的过程,类比轴对称图形概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