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96258

第26课 诗词五首 春望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290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6课,诗词,五首,春望,教学设计,2024-2025
  • cover
春望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与作品。理解诗中"国破""恨别""烽火""不胜""搔"等词的意义。 2、在反复诵读中细加品味律诗的韵律特点,想象、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诗歌名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并背诵默写全诗。 4、结合诗歌创作背景与诗人经历体会诗人感时伤别,忧国思亲,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体会律诗韵律特点,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感知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反复朗读这首诗,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理解诗词内容,并赏析诗歌名句。背诵默写全诗。 教学过程 1、走近作者。 ①、作者、作品。杜甫(公元712年~770年)中国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 (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大多集于《杜工部集》,代表诗作有《望岳》《三别》《三吏》《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他的诗作"沉郁顿挫",揭露社会矛盾与统治集团昏庸腐朽,反映人民苦难均十分深刻。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②、艺术成就。杜甫的五七古长篇,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的五七律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艺术经验;他是诗歌艺术集大成者。白居易、李商隐、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文天祥等,都从不同方面受到他的影响。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③、写作背景: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安。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2、我会朗读 ①、以标准的普通话朗读。朗读时,读准字音,把情感注入其中,读懂诗的内容,领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思想感情。 chūn wàng 春望 táng dù fǔ [唐] 杜 甫 guó pò shān hé zài chéng chūn cǎo mù shēn 国 破 山 河 在, 城 春 草 木 深。 gǎn shí huā jiàn lèi hèn bié niǎo jīng xin 感 时 花 溅 泪, 恨 别 鸟 惊 心。 fēng huǒ lián sān yuè jiā shū dǐ wàn jin 烽 火 连 三 月,家 书 抵 万 金。 bái tóu sāo gèng duǎn hún yù bú shèng zān 白 头 搔 更 短,浑 欲 不 胜 簪。 ②、读诗要有节奏。 五言诗,有二三式,有二二一式,有二一二式。按节奏读出轻重高低和停顿。这样读形成节奏感,读起来顺口、顺畅,听起来悦耳、舒适,能更好地进入诗的意境。 学生朗读节奏划分(参考)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我会译读 古诗学习的要会译读。请学生按下列方法小组合作译诗。 ①、方法。结合注释,连词义而成句意,但不能"拼凑"词义而成句意。 ②、方式。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小组合作,每人译一联,互相纠正。 ③、学生自译后,教师以抽签的方式选取一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补充纠正。 ④、译文能恰当体现诗的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 下面就本诗译文提供一些参考: 译文一: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里却荒草丛生。感伤国事,看到花开也忍不住流泪,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也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译文二: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感伤时局,见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