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联分析及复习策略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一 现代文阅读高考真题与教材的关联分析 (一)文本材料与教材的关联 信息类文本阅读 2022年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包括关于袁隆平及其杂交水稻技术的文章,这与统编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中写袁隆平的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相呼应。 2024年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关于古建筑修缮的材料,与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中梁思成《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联。文章中涉及的古建筑修缮方法、原理等知识点,在统编教材中有所提及或铺垫,为学生理解和解答题目提供了基础。 2024年新课标Ⅰ卷现代文阅读I的材料一摘自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虽然这篇文章可能未直接收入统编教材,但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有多篇毛泽东同志的文章,如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反对党八股》、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的思想从哪里来》等,这些文章在思想内容、写作风格等方面与《论持久战》有相似之处。因此,考生在阅读《论持久战》选段时,可以调动教材中相关文章的阅读经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答题思路。 www.themegallery.com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1年新课标1卷 中国现当代诗人卞之琳的短篇小说《石门阵》,该小说渗透了对红色主题的传承,展现了抗战时期人民群众对日寇的同仇敌忾和对国泰民安生活的渴望。这与统编教材中强调的红色文化传承、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容相呼应,体现了高考命题对教材教学目标的落实。 2023年新课标Ⅱ卷 《社戏》作者是沈从文,在统编语文教材中,沈从文的《边城》被编入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并节选了三至六章,为学生理解沈从文的创作风格提供了基础。《社戏》节选与统编教材中的《边城》等作品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展现了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体现了沈从文对乡土社会的深情描绘。 2022年全国甲卷 文学类阅读选用王愿坚的《支队政委》这篇文章,在统编语文教材中,王愿坚的《党费》被编入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这为学生理解王愿坚的创作风格提供了基础。 www.themegallery.com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4年新课标1卷 徐则臣的《放牛记》,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种回忆性的散文在统编教材中也有多篇,如必修上册中的《我与地坛》、《故都的秋》等,这些文章在情感表达、叙事手法等方面具有共性,学生可以借鉴教材中同类文章的分析方法来解读《放牛记》。 2024年新课标Ⅱ卷 《千里江山图》节选自当代作家孙甘露的长篇小说,小说以1933年党中央机关从上海到瑞金的战略大转移为背景,讲述了地下特别行动小组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任务的故事。这一内容与统编语文教材中强调的革命文化和红色传承教育高度契合,如选必中第二单元《党费》《荷花淀》、必修上第一单元《百合花》等篇目,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革命历史,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 (二)具体题目与教材的关联 【原题呈现】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教考衔接】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句话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待人之道。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的体现。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的理念。 2022年新课标I卷 【题目意图及审题思路】 (1)题干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体现出中国的是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的理念。 (2)“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