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00761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 课件(27张PPT)

日期:2024-10-3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7152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27张
  • cover
(课件网)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指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 五代 起讫时间 定都 称帝 几任君主 后梁 907-923 开封 朱温 朱友珪、朱友贞 后唐 923-936 洛阳 李存勖 李嗣源、李从厚、李从珂 后晋 936-947 开封 石敬瑭 石重贵 后汉 947-951 开封 刘知远 刘承祐 后周 951-960 开封 郭威 柴荣、柴宗训 53年间,先后更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其中被杀的一个。 五代———大分裂时期 体裁:《伶官传》前的序文 伶官:朝廷授有官职的艺人。 《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解 题 (汉)司马迁:“论赞”“太史公曰” (唐) 刘知几:篇前文字为“序” 篇后文字为“赞” 贾谊《过秦论》 序文特点 《五代史伶官传序》作为一篇序文,它是否具有史论的特点? 主问题 ①由史实提出观点,以史实支撑观点 ②叙述史实一般比较简练概括 ③常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 史论特点 作者写了什么史实?提出了什么观点? 思考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推其根本)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第一段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作者阐发观点或看法的语句 1.以庄宗“得天下” 和“失天下” 原因为例,提出观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 2.叙写唐庄宗“得天下”的史实。 3.由“得天下”转入写“失天下”,在强烈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 4.进一步发挥,“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为结论,再次阐明观点。 思路 “得天下”史实中唐庄宗的忧劳体现在哪里?作者的概述是否突出了这一点? 思考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第二段:得天下 忧劳:“忧患劳苦” 忧患:父亲李克用临终受命,报仇雪恨。 劳苦:庄宗作战请箭背箭,心怀遗命,负重前行。 “忧劳” “世传武皇临薨,以三矢付庄宗曰:一矢讨刘仁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图也。一矢击契丹,且曰:阿保机与吾把臂而盟,结为兄弟,誓复唐家社稷,今背约附梁,汝必伐之。一矢灭朱温。汝能成吾志,死无憾矣。庄宗藏三矢于武皇庙廷。及讨刘仁恭,命幕吏以少牢告庙,请一矢盛以锦囊,使亲负之,以为前驱。凯旋之日,随俘馘纳矢于太庙,伐契丹,灭朱氏亦如之。” ———王禹偁《五代史阙文》 选 材 梁,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一矢讨刘仁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图也。一矢击契丹,且曰:阿保机与吾把臂而盟,结为兄弟,誓复唐家社稷,今背约附梁,汝必伐之。一矢灭朱温。汝能成吾志,死无憾矣。” 语 言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庄宗藏三矢于武皇庙廷。及讨刘仁恭,命幕吏以少牢告庙,请一矢盛以锦囊,使亲负之,以为前驱。凯旋之日,随俘馘纳矢于太庙,伐契丹,灭朱氏亦如之。 语 言 第三段叙写“失天下”的内容,又是如何支撑作者的观点和结论的呢? 思考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