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激发情感,发挥想象,学习不同作者面对不同事以诗词曲抒发的情感。 语言运用: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理解诗句含义,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思维能力: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大意,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审美创造: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国古代战争场面》。 战争是无情的,是残酷的,它给世人带来无尽的灾难,它让多少人流离失所,又让多少人家破人亡,它带来的痛楚难以言表。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和战争有关的古诗,让我们通过这首古诗去感受战争给人们造成的苦难。 二、教学新课 (一)了解背景,认识兵役 (1)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汉承秦制,适龄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兵。北朝出现了“府兵制”。宋朝的主要兵制“募兵制”。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明朝实行“卫所制”。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 (2)乐府: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最大的特点是: 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范读。 2.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zhǒng)/累累(lěi)。” 兔/从/狗窦/入,雉(zhì)/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chōng)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gēng)。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yí)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3.内容理解。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内容。 明确:(我)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我)问(他):“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我)捋了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衣服上。 (三)赏析诗句,细节探究 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为什么? 明确: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知识链接】残酷的兵役制度,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 2.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景象:“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老兵风尘仆仆,千里迢迢回到家里,老人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曾经烟火气十足的灶台,如今已经是毫无人气;曾经干净整洁的庭院,如今已是一片破败荒凉的景象。此时此刻,老兵流下痛苦凄凉的眼泪。 3.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 明确:“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理的痛苦。 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