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古人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认识到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的高低有关。 2.经历记录50、100、150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作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初步了解和认识利用滴漏计时的原理及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合作、规范地完成滴漏实验,收集到比较准确的数据。 【教学准备】 课件、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烧杯两个、适量的水、电子表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1. 在生活中有很多计时工具,比如手表、闹钟、手机等。 2. 出示古代的水钟图片,学生尝试推测工作原理。揭示课题:用水测量时间。 二、 滴漏实验 探究(一):测量积聚100毫升需要多少时间 1. 出示简易水钟,引出问题:流完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 2. 学生交流实验方法,教师示范,明确正确的操作方法。 3. 小组内讨论分工,交流分工情况。 4. 第一次实测,交流数据。 5. 推测:如果再测一次,时间会怎样?说出推测的理由。 6. 第二次实测,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相同条件下,流100毫升水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 探究(二):测量积聚50、100、15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1. 出示古代泄水型水钟图片,假设流100毫升水正好是100秒,推测50、150毫升各需要多少时间?说说推测的理由。 2. 讨论实验方法。 3. 分组实验测量,交流实验数据 4. 分析实验数据,发现水流速度是不均匀的,先快后慢。并尝试解释水流速度不均匀是由于水位高低变化引起的。 三、理解水钟的计时原理和发展 1.再次出示古代泄水型水钟,讨论50秒、100秒、150秒的时间刻度线如何标记?认识泄水型水钟存在的问题。 2.思考并交流:如何改进水钟,使流水速度均匀。 3.再次出示古代水钟图片,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工作原理。 4.认识第二种受水型水钟,理解计时原理。 四、拓展活动 1.出示带输液器的水钟,师生共同解释其水滴匀速的原理。 2.鼓励设计制作一个自己的水钟。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