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温湿度传感器 教学设计 课题 温湿度传感器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本教材内容围绕八年级信息科技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万物互联》的第5课《温湿度传感器》展开,旨在通过项目式学习,使学生了解温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并认识串口打印的可视化显示。通过模拟档案室对温湿度的检测,学生不仅能掌握传感器获取环境温湿度的方法,还能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材内容逻辑清晰,从项目情境引入,到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逐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温湿度对纸质档案保存的重要性,理解温湿度传感器在档案保管及其他生活场景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对环境中温湿度信息的敏感度。计算思维:通过学习温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学生能够理解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基本流程,掌握通过程序控制传感器获取环境温湿度数据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编程知识和技能,结合温湿度传感器,设计并实现一个能够实时监测并打印环境温湿度数据的程序,体验数字化学习的乐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信息社会责任:在学习和使用温湿度传感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合理使用传感器数据,为保护纸质档案等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温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难点 认识串口打印的可视化显示;掌握通过程序使传感器获取环境温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档案馆或文物馆中纸质档案因温湿度不当而受损的图片(如图5-1所示),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珍贵的档案会受损吗?有没有想过如何保护它们?”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温湿度传感器,了解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调控环境温湿度,保护这些宝贵的档案。” 观察图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通过直观的图片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温湿度对纸质档案的影响,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 环节一:温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教师活动:介绍温湿度传感器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在档案馆中的应用。展示温湿度传感器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传感器的外观和结构。演示如何通过程序读取传感器获取的环境温湿度数据,并解释数据读取的过程和原理。环节二:串口打印的可视化显示教师活动:介绍串口打印的概念和作用,强调其在数据可视化显示中的重要性。演示如何通过串口打印将温湿度数据输出到串口监视器中,并解释打印结果的含义。强调延时模块在串口打印中的作用,并展示如何添加延时模块来优化打印效果。环节三:for循环语句在温湿度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教师活动:介绍for循环语句的基本语法和用法。展示一个使用for循环语句处理温湿度数据的程序示例,并解释每个部分的作用。强调for循环语句在数据处理中的效率和便捷性,并鼓励学生尝试编写自己的程序来处理温湿度数据。例子1:python复制代码# 假设我们有一个温湿度传感器,每隔一分钟返回一次数据 # 我们希望将这些数据存储起来,并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温湿度 temperatures = [] # 存储温度数据的列表 humidities = [] # 存储湿度数据的列表 for i in range(10): # 假设我们收集10次数据 # 这里假设get_temperature()和get_humidity()是获取温湿度数据的函数 temperature = get_temperature() humidity = get_humidity() temperatures.append(temperature) humidities.append(humi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