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28051

纲要(上)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4-11-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51835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纲要,诸侯,纷争,变法,运动,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春秋战国可以说是最为壮观的历史时期之一,具有独特的重要性质、充沛的发展活力和绚丽多彩的社会风貌。在我国古代社会的时间序列中,它是5000年文明史的中间点;在古代社会变革的进程中,它是由氏族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的过渡阶段;就社会思想发展情况而言,它是我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奇峰。 ———曹大为等《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上》 第2讲 动荡·发展·变革·争鸣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备考方向 2018 【Ⅲ】24·战国以前冶铁技术的发展 【Ⅰ】24·墨子 北京·孟子与儒家思想 浙江·墨子的思想主张 (1)掌握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的表现,认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2)掌握百家争鸣各家的主张及其意义; 2019 【Ⅲ】儒家思想的制度渊源 天津·青铜制造业 海南·孔子的思想主张 北京·春秋战国的手工业 2020 【Ⅰ】24·分封制 【Ⅲ】24·商业的发展(货币) 山东·百家争鸣 江苏·墨子思想 浙江·孔子与墨子的思想 2021 【甲】24·孔子思想 湖南·《诗经》 2022 【乙】45.商鞅变法 【甲】24.老子思想 湖南·1.百家争鸣 考情分析及备考指导 重点关注:分封宗法崩溃;华夏认同;变法运动;选官制度;德治与法治之争;户籍制度;货币演变;小农经济;重农抑商;学术下移;百家争鸣; 命题趋势: (1)通过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的形式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变化及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如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及影响、生产工具的进步、农业和商业发展条件及状况、儒家思想的内涵及意义、政治、经济及文化逐渐走向统一的趋势等。 (2)注重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尤其渗透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运用,如中央集权的上层建筑对兴修水利的积极影响、思想观念、文字变化和科技成果的现实基础等。 时空观念 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大交融 春秋战国(B.C770-B.C221)阶段特征 春秋战国阶段特征 总体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 具体表现 政治 经济 思想 阶级 社会 民族关系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崩溃;中央集权逐渐形成;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演变 铁犁牛耕使用,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士”阶层活跃并受到重视;地主阶级和自耕农的兴起 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紧张 民族交融,华夏认同观念增强,奠定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一、动荡中的春秋战国(列国纷争) 材料一 Q1:观察材料二中两幅地图,概括由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及其反映的趋势。 变化:①诸侯国数量减少:诸侯国竞争更趋激烈;②北方出现长城;③一些少数民族消失,逐渐融入华夏族。 趋势:由分裂走向统一;分封制进一步瓦解;匈奴成为北方边境主要威胁;华夏认同观念增强;华夏分布更为广泛。 材料二 从周平王东迁前后开始,“中国”的周边地区,特别是在南方的“蛮夷”地带,随着生产手段的进步,农田不断被开发,农业生产不断发展,除了移居中原的,当地的人们也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主动向“华夏”靠近的趋势,结果使得蛮、夷、戎、狄地区自身也逐渐转化为“中国”。……转化的动力,都在于他们认同华夏文明是一种比他们自身原有文化更加卓越的文化形式。 ———【日】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Q2:阅读材料二,概括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分析原因。(5分) 现象:东周时期周边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华夏族发展壮大。(2分) 原因:生产力发展,农业进步,向中原移民;与汉族频繁接触;华夏文化的优越性。 一、动荡中的春秋战国(华夏认同) 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