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如“确凿”“菜畦”“桑葚”“轻捷”“臃肿”“攒”“敛”“人迹罕至”“人声鼎沸”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学习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表现景物特点以及叙事的写作技巧,提升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法、默读法、圈点批注法等多种阅读方式,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探讨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运用所学的描写手法描绘自己熟悉的场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体会童年时光的珍贵和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 理解作者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教育观。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积累词汇。 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内容。 赏析百草园部分的景物描写,学习作者多角度、多层次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生动形象的技巧。 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包括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留恋、对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不同感受以及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等。 探讨文章的主题,理解童年生活经历对作者成长和人生态度的影响。 学习本文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写作风格,体会其在表达情感和主题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系统讲解课文的生字词、文学常识、文章结构和主题等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框架。 2. 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和主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 5.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如展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图片、播放相关的音乐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歌曲《童年》,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提问学生童年中最难忘的地方是哪里,有哪些有趣的经历。 2. 展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图片,简单介绍鲁迅及其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多种体裁,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 2. 背景介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写于 1926 年 9 月 18 日。当时鲁迅在厦门任教,正值北洋军阀政府统治黑暗时期,鲁迅的生活和工作都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压力。他在回忆童年生活时,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成长过程中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 PPT 展示生字词,指名学生朗读,正音后全班齐读。 确凿(z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