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洛阳的一座周代墓中发现了一尊鼎。该鼎内壁刻有“王作宝尊彝”铭文。据《说文解字》载:“彝,宗庙常器也。”“彝”与“鼎”合用,指宗庙用的祭器,该鼎作为周朝最高等级的鼎,只有“工”才能使用,被命名为“王作鼎”。这反映了当时 A.手工业技术的发达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C.礼制与政治相结合D.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2.据记载,汉初“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汉文帝时代,“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该变化出现主要由于汉初 A.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B.“文景之治”局面出现 C.中央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 D.“七国之乱”已被平定 3.东晋元帝重用刘隗、刁协等大臣来抑制门阀,加强皇权,结果引起世家大族王敦的叛乱,王敦还得到了士族们的支持;但当王敦欲取代司马氏而独揽大权时,义冈士族的共同反对而告失败。这主要体现了东晋时期 A.皇帝权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B.门阀士族威胁到皇权 C.国家政治形势深受士族影响 D.政治经济的混乱局面 4.唐文宗时所下发的一道诏敕中说:“南海眷舶本以慕化而来……其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观察使常加存问,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这反映了唐朝 A.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 B.经济政策的开放包容 C.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 D.地方治理的因俗而治 5.下表是辽宋金元时期南、北方人口及其占全国比重情况。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 A.人口迁移范围不断扩大 B.政治形势影响了人口格局 C.赋税政策导致人口迁移 D.人地矛盾加速人口的流失 6.明洪武九年(1376年)对行省领导体制进行了改组,将各地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布政使是中央的派出官员,其职责是执行皇朝旨意,向地方发布政令。这一改革 A.强化了明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B.缓和了皇权与相权间的矛盾 C.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D.促使地方官员权力划分模糊 7.下表是清政府和英国有关鸦片战争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不同立场影响对事件的描述 B.不同的描述体现事件的不确定性 C.不同史料对事件的记载不同 D.史料来源直接决定事件的真实性 8.1895年春,康有为创办强学会。强学会的每次演讲,都吸引大批听众,不仅许多名流参加,连一些重臣如翁同龢、张之洞也支持。到1898年“戊戌政变”止,各地兴办各类学会达七十余个。这些学会的兴起 A.成为当时唯一论政途径 B.说明革命潮流已经不可阻挡 C.受到清政府的各种打压 D.迎合了救亡图存的现实需求 9.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后改为实行责任内阁制,至1914年又改为总统制。这反映的实质是 A.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B.资产阶级的民主意识淡薄 C.力图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D.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10.邓颖超在《五四运动的回忆》中提到,随着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同时掀起了妇女解放运动……提出了“男女平等”“反对包办婚姻”等口号。在当时男同学中的积极分子,受其影响, 重男轻女的思想也被大大的打破了,对女同学都很尊重的。该现象反映出 A.五四运动促进思想启蒙 B.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转变 C.爱国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D.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裂 11.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在湖北省红安县,1924年建立共产党组织。1927年11月,中共湖北省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领导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起义攻克了黄安县城,成立了农民革命政权。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成,七里坪被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