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目标分解依据】 1.具体内容标准要求: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定义、过程、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它既以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为基础,又与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紧密联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为第二节的第1课时,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通过学习建构模型的方法深入理解并系统分析能量流动的定义、过程及其特点,为第2课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和应用的学习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必修一和必修二的两个模块,学生已经掌握了“储能物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并对于模型建构的生物科学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学生在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对于能量流动已经有所了解,教师在学生进行能量流动模型建构时只需创设情境建立支架,并适当引导即可。但是学生对能量流动进行系统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难度较大,可在学生自主完成模型建构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完成对能量流动的系统分析,通过学生分组互助建构模型并逐步让学生学会分析方法。 【学习目标】 (1)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对绿色植物能量的输入与输出进行分析,进而拓展至种群、生态系统水平,最终能说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模型的构建,能准确描述每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路,构建出能量流动过程的模型,并归纳出能量流动的特点。 (3)通过对能量流动过程定量分析,学会计算能量流动过程中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重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模型的构建,能准确描述每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路,构建出能量 流动过程的模型,并归纳出能量流动的特点。 【评价活动方案】 (1)目标1评价:提问学生让学生说出能量流动研究的内容,进而说出能量流动的概念。 (2)目标2评价: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构建出模型并在黑板上展示、讲解、修正,关注学生能否根据模型解释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及去路。根据能量流动图解,提问学生能量流动的特点。 (3)目标3评价:展示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解,学生根据图解计算出能量传递效率,通过评价题目检测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是否掌握。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悬念 引入新课 展示美味的大盘鸡图片,但是若把你放在一个荒岛上,那里只有1只母鸡和15kg玉米可吃,为了生存更久,应怎么吃? A、先吃鸡,再吃玉米 B、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讨论并发表生存策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出课题 联故引新建构概念 搭建支架进入情境 利用绿色植物能量输入输出图解,提出问题:I、II分别代表什么过程?A、B各代表什么能量? 教师总结:一个生物体要想生存,必须有能量输入,输入的这些能量一部分储存在体内,一部分呼吸散失。同样,能量流经每一个个体都有输入、储存和散失的过程。展示能量流经一个种群的情况。 提出问题:我们研究能量流动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研究呢? 播放动画,提问:动画中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 草→兔→鹰) 1、从种群水平分析能量流动的情况 以一年为单位,结合动画,阅读课本94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照射在草身上的太阳能都被草吸收了吗? (2)草固定的能量的去向? (3)兔子吃草,摄入量、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之间有何数量关系? (4)兔子、鹰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分别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用示意图的形式来表示草的能量来源与去路,并派小组代表展示讲解。 根据以上分析,小组合作尝试构建草、兔、鹰的能量来源与去路模型。并派小组代表展示并讲解模型。 2、从营养级水平分析能量流动,模型应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