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版】浙教版数学八上5.5 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4·潍坊)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屠呦呦因其在青蒿素抗疟方面的研究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某科研小组用石油醚做溶剂进行提取青蒿素的实验,控制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分别研究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青蒿素提取率的影响,其结果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最佳的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分别为( ) A.100min,50℃ B.120min,50℃ C.100min,55℃ D.120min,55℃ 【答案】B 【知识点】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在120min时提取率最高, 50℃ 时提取率最高 故答案为:B. 【分析】 最佳的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 取决于提取率,由图可知:在120min时提取率最高, 50℃ 时提取率最高,故最佳的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 :120min,50℃ . 2.(2024·常州)在马拉松、公路自行车等耐力运动的训练或比赛中,为合理分配体能,运动员通常会记录每行进1km所用的时间,即“配速”(单位:min/km).小华参加5km的骑行比赛,他骑行的“配速”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第1km所用的时间最长 B.第5km的平均速度最大 C.第2km和第3km的平均速度相同 D.前2km的平均速度大于最后2km的平均速度 【答案】D 【知识点】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根据配速的定义,每千米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低;配速越大,所用时间越长;配速越小,平均速度越大;由图可以看出: A、第1km的配速最高,故第1km所用的时间最长说法正确,故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第5km的配速最低,故第5km的平均速度最大说法正确,故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第2km和第3km的配速相同,第2km和第3km的平均速度相同说法正确,故选项C正确,不符合; D、前两千米配速的平均值大于后两千米配速的平均值,故前2km的平均速度大于最后2km的平均速度说法错误,故选项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配速的定义,每千米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低;即配速越大,所用时间越长;配速越小,平均速度越大;再结合图象分析每个选项即可. 3.(2024·佛山模拟)古秤是一种人类智慧的产物,也是华夏文明的瑰宝之一.如图,我们可以用秤砣到秤纽(秤杆上手提的部分)的水平距离得出秤钩上所挂物体的重量,称重时,若秤钩所挂物重为x斤,秤砣到秤纽的水平距离为ycm.下表为若干次称重时所记录的一些数据: x(斤) 1 2 3 4 5 6 y(cm) 0.75 1 1.25 1.5 1.75 2 在不超重的情况下,当x=9时,对应的水平距离y为( ) A.2.5 B.2.75 C.2.55 D.2.25 【答案】B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解:设y与x的满足y=kx+b,取点(2,1)和(6,2)代入, 可得, 解得;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 当x=9时,y=×9+=2.75.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函数满足一次函数,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将x=9代入即可求出y的值. 4.(2023八下·分宜期末)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边上有一动点沿运动一周,则的纵坐标与点走过的路程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行程问题 【解析】【解答】解:A到B:纵坐标从2减少到1; B到C:纵坐标不变为1; C到D:纵坐标从1增加到2; D到A:纵坐标不变为2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5.(2023八下·闽侯期末)在物理学中,重力的表达关系式是(G代表重力,g代表重力加速度,m代表物体的质量),若重力G为50N,则物体的质量m是( ) A.500 B.4 C.5 D. 【答案】C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其他应用 【解析】【解答】解:当,时, , , 故答案为:C. 【分析】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