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50529

苏科版(2023)三上信息科技 1.1《在线社会悄然而至》教学设计(表格)

日期:2024-11-25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2230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科版,2023,三上,信息,科技,在线社会悄然而至
  • cover
1.1《在线社会悄然而至》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在线社会悄然而至 教材解析 《在线社会悄然而至》是苏科版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第 1 单元的第 1 课。本单元围绕在线学习生活展开,本课作为开篇之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在线社会的形成以及信息技术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教材通过展示信息传递方式的变迁,从古老的结绳记事到现代的互联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同时,以生活中的常见在线行为为例,如在线购物、出行、社交、娱乐等,帮助学生理解在线社会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教材还安排了实践操作环节,如使用在线工具查询信息、体验鼠标操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周围的在线事物有一定感知,但对在线社会的形成及信息技术发展脉络缺乏系统认知。他们好奇心强、乐于参与实践,但操作技能尚不成熟。部分学生可能对鼠标操作不熟练,信息辨别能力较弱。教学需从学生熟悉的在线活动入手,逐步引导深入,注重实践操作与知识讲解结合,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设计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趣味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借助丰富素材展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信息传递变化与在线社会形成。强调实践操作,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在线工具使用和鼠标操作,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合作交流,促进思维碰撞,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感受信息技术魅力,树立正确信息观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从古至今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感受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知道在线社会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学生能列举多种在线行为,体验在线工具的使用,学会运用在线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如规划出行、查询信息等,并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3.通过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操作和信息辨别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在线社会。 教学重点 信息传递方式的变迁及在线社会的形成;常见在线行为的列举与在线工具的使用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与在线社会形成的关系;学会辨别在线信息的准确性和有用性。 教学准备 计算机、课件、任务单、教师电脑、音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展示 PPT ,提问学生对在线社会的初步理解:“同学们,我们现在经常会在网上购物、学习,你们知道这就是在线社会的一部分吗?那你们心中的在线社会是什么样的呢?” 【情境导入】 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分享自己身边的在线活动经历,如在线玩游戏、看视频等。 【情境导入】 从学生熟悉的在线活动入手,引发学生兴趣,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地导入课程主题,同时了解学生对在线社会的已有认知,为后续教学提供基础。 【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展示 “结绳记事” 的图片,提问学生古人将绳子打结的目的,引导学生思考其局限性。 提问:“大家看这张结绳记事的图片,猜猜古人为什么要在绳子上打结呢?那这种方式有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呢?” 呈现 “烽火、狼烟”“驿站”“电报、电话、电视”“互联网” 等信息传递方式的图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古至今信息传递方式在速度、信息量、便捷性、可靠性方面的进步。 提问:“现在我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这些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和结绳记事比起来,在速度、信息量等方面有哪些进步呢?” 【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观察图片,积极思考并回答结绳记事的目的及局限性。 分组展开热烈讨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记录讨论结果,之后向全班汇报, 预设: “烽火传递信息速度快,但信息量有限;互联网不仅速度快,信息量还特别大,而且非常便捷”。 【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通过展示古老的信息传递方式 “结绳记事”,引发学生好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