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5284

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 劳动号子 中国五声调式音阶 变声期知识 发声练习教学设计 (1)

日期:2024-11-01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127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中国,变声,教学设计,练习,发声,知识
  • cover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民歌的视听欣赏和对音乐作品的进一步分析,了解我国悠 久 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 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 情。 2、通过欣赏、演唱、体验、对比、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了解 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分类; 3、能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讨论,归纳总结三类 民歌的音乐特点,并能通过这些特点作出判断。 2教学内容 运用比较、分析、教师范唱等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 多种多样新颖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 验和情感升华。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听赏不同类别的民歌,掌握它们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民歌的分类,能具备对民族音乐的体会、分析与感受能力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教师自弹自唱民歌《又见浏阳河》引领出“民歌”的概念: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解释什么是民歌? 活动2【活动】民歌之———劳动号子 1、播放视频资料《川江船夫号子》 视频中图像与音乐的视听感受,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劳动号子的产生及在劳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从而明白“一领众和”这种演唱形式存在的必要性。 提出问题:(1)这首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场面?(船夫们在齐心协力拉纤)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铿锵有力,旋律简单而多重复,情绪激昂) (3)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作用? (一领众和,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协调动作,振奋精神、团结协作。) 教师带领学生简单体验“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师 生 不怕风 (嗨嘿)! 不怕浪 (嗨嘿)! 努把力 (嗨嘿)! 加把劲 (嗨嘿)! 冲过去 (嗨嘿)! 2、学生朗诵: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振奋精神,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人们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走上了国际大舞台! 3师生合作体验号子的风格特点。 播放《印象武隆》中“抬石号子”片段,请学生担任“号工”指挥大家投入到 紧张的劳动中。(前为号工演唱,括号内为大家演唱) 叉路口(嘿咗嘿咗)跟到走(嘿咗嘿咗) 之子拐(嘿咗嘿咗)顺道摆(嘿咗嘿咗) 有个沟(嘿咗嘿咗)招呼遛(嘿咗嘿咗) 有个坎(嘿咗嘿咗)慢慢趱(嘿咗嘿咗) 活动3【活动】民歌之二———山歌 (二)山歌 离开川江,我们一起去陕北听听哪里的民歌有什么样的特点? 1、听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提出问题:(1)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陕北民歌,高亢嘹亮,曲调自由悠长)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反映的是中央红军和毛主席到达陕北这一伟 大革命转折时期的历史事件。 歌曲浓重的西北腔调曲调鲜明,有利 于学生把握山歌的音乐特点 。 (2)为了更形象的把握山歌的旋律特点,我们来描绘出歌曲第一句 的旋律线条。(旋律线条的描绘能够更加直观的表现出歌曲音高、 节奏的变化,甚至对于自由的拖腔也一览无余!) 是不是所有的山歌都是这样的特点呢?咱们一起去问问对山歌的刘三姐 2、播放《刘三姐》片段 看看“对山歌”的热闹场面和歌手即兴对答的机智表现,导出山歌的地域性差别。(地域不同,人们生活水平、条件上的差异造成民歌的音乐曲调、风格上都有差异。) 3、学生朗诵: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它旋律高亢、悠扬、爽朗、质朴,节奏比较自由。有时为了使歌声传得更远,感情抒发得更充分,常常在歌曲开始时加一个吆喝性的喊句。 教师补充:山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 我国的山歌非常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如陕北的“信 天游”、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等 4、实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