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掌握近代中国尤其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通过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困难及原因,培养史料分析的能力;通过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培养用发展和联系的眼光观察历史现象、总结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前后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认识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并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 通过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科技的传入,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发展,并与辛亥革命一同影响着社会习俗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辫易服、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和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及西方文明带来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 教师: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像华为、中兴、海尔集团等都走向世界市场。但在旧中国,很多日常生活用品前都加了一个“洋”字。你能说出哪些?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历史,重新回到半个世纪之前的中国,去了解这段不平凡的往事,探索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二、新课探究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代表人物。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泽东 教师: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中,由民族资产阶级兴办、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展示: 展示: 张季直(张謇,字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胡适 教师:张謇创办实业,不惧世俗的勇气、百折不挠的精神令人敬佩。大生纱厂的结局也说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 2.发展历程 (1)千呼万唤始出来———近代民族工业的萌芽 教师: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特别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史料研读 (1)材料一 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获得正式的承认,处于听任地方官吏随意摆布的地位。如1881年南海知县徐赓陛以继昌隆缫丝厂“专利病民”“夺人生业”“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为借口,下令予以封闭。清政府还对近代企业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大大加重了这些企业的负担。 材料二 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机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一位英国人也曾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 教师:从上述材料看,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为什么发展缓慢? 学生:受到封建主义的压迫和西方列强的阻挠、竞争。 教师:后来什么历史事件使这一情况有了较大改观? 学生:辛亥革命。 (2)小荷才露尖尖角———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一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他们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其时也。”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南京国民政府法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