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看:能够积极参与歌曲的聆听、欣赏和歌唱,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喜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从过程与方法来看:通过聆听、体验、模仿、实践、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感知、体验歌曲情绪、情感和民歌风格,提高学生歌唱能力。 3、从知识与技能来看:初步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以及起承转合、一段体、变拍子、尾音回返等知识;巩固练习歌唱的发声和呼吸方法,能以说唱、通俗和民歌三种不同形式来表现歌曲。 2教材分析 《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曲创作于1940年,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最困难最艰苦的阶段。歌曲是由当时年轻的文工团员阮若珊和李林根据山东卖唱艺人的曲调改编创作而成,优美抒情中带着爽朗悠扬,具有浓郁的“北方官话”特点和山东民歌风格。其中,自然明亮的音色、山东味的儿化音、爽朗的大跳旋律、悠长的尾音等等,是歌曲呈现出民歌风的关键,抓住这些特征能让学生的演唱更有民歌味,更能表现出歌曲的特点和风格。《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曲,名为小调,更多的是与歌曲旋律的创作手法有关。这种起承转合四句体的结构形成了一段体的歌曲结构,这正是民歌中小调的典型结构。其中的“鱼咬尾”也是我国文化中所特有的创作手法。歌曲诞生于沂蒙山区,在革命战争年代,英勇的沂蒙人民,前赴后继,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创立,建立了卓越功勋。在沂蒙山区,"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的故事代代流传。 3学情分析 学唱这首歌曲,七年级学生的优势在于三点: 1、喜欢唱歌,歌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被激发; 2、课堂上接受过一定的歌唱训练,对歌唱状态、呼吸方法和咬字吐字等有一些的实践经验; 3、大多数孩子对流行歌曲比较喜欢,也熟悉说唱这种歌唱形式; 困难也有三点: 1、歌唱技能上有难度:歌唱发声的高位置、气息的运用、拖腔的唱法、附点节奏的正确唱法、儿化音的唱法等; 2、情感体验上有难度:在体验沂蒙山风光之美和丰收之美的基础上,理解歌曲创作背景,升华情感。 3、歌唱表现上有难度:以说唱、通俗和民歌三种不同形式来表现歌曲,特别是民歌风的唱法。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歌曲情绪、情感和民歌风格,提高学生歌唱能力。 教学难点:用质朴优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朴实的民歌风格。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一、以拓展为介,反弹琵琶出新意 1、教师激情说唱,激发情趣 师:今天,我要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夸一个的地方,是哪里呢? One ~~ two ~~ three ~~ four ~~(教师边说边律动) 人人那个都说 沂蒙山好呀 沂蒙那个山上 好 风光呀 青山那个绿水 多 好看啊 风吹那个草低那见 牛羊呀 说唱节奏: 2、学生热情模仿,唤起潜能 师:这个说唱非常有趣,你们想试试吗?但是,要说好这个节奏呢,需要把身体和手动起来像我这样One ~~ two ~~ three ~~ four ~~ 跟我一起做一起说One ~~ two ~~ three ~~ four ~~OK~~一直保持这个律动,我们先一句一句来,我说完1句你们马上接着下去~~人人那个都说 沂蒙山好呀…… 念的真不错,现在我们四句连起来说一遍,One ~~ two ~~ three ~~ four ~~…… 会念了吗?请你来念一念One ~~ two ~~ three ~~ four ~~…… 挑战难度!现在我们加快一点点速度来说,One ~~ two ~~ three ~~ four ~~……, 太棒了! 3、聆听多元歌曲,冲击听觉 师:我们刚才念的是一首歌的歌词,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出示课题《沂蒙山小调》) 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曲,请你们想想歌曲前后的速度有什么变化?并且请大家用不同的动作或者手势把它表现出来。 生:聆听多元风格的《沂蒙山小调》,感受稚嫩的童声、激烈的电声、悠扬的民歌风、明快的说唱等带来的不同听觉体验。同时和老师一起挥动双臂,表现出音乐带来的不一样的速度、力度和情绪。 师:你觉得歌曲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