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说 目录:文学常识、给加点字注音、重点注释、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重点句子填空、重点句子翻译、真题训练 一、文学常识 1.本文的作者是 。 代文学家,字 ,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 ”、“ ”。因官至吏部,又称“ ”,谥号“ ”,故又称“ ”。在文学成就上与柳宗元齐名,称为“ ”。“ 运动”的倡导者,宋代的苏轼称他“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2.“说”是一种 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件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 3.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 、 和宋代的 、 、 、 、 、 。 二、给加点字注音 授 业 解惑 孰 能 庸 医 嗟 乎 句读 近谀 郯 子 苌 弘 师襄 老聃 李蟠 贻 之 或不 焉 欤 六艺经传 三、重点注释 1.学者: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人非生而知之者: 4.孰能无惑: 5.惑而不从师: 6.闻道: 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 知: 8.师道: 9.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0.其出人也远矣: 11.今之众人: 12.耻学于师: 1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14.惑矣: 15.彼童子之师: 16.句读: 17.百工: 18.士大夫之族: 19.官盛则近谀: 20.君子不齿: 21.圣人无常师: 22.弟子不必不如师: 23.师不必贤于弟子: 24.术业有专攻: 25.六艺经传: 26.皆通习之: 27.不拘于时: 于: 28.余嘉其能行古道: 29.作《师说》以贻之: 四、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五、词类活用 1.则群聚而笑之: 2.吾师道也: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4.吾从而师之: 5.孔子师郯子: 6.小学而大遗: 7.吾未见其明也: 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0.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1.惑而不从师: 12.而耻学于师: 1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六、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今义: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今义: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今义: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 今义: 5.吾从而师之 古义: 今义: 6.今之众人 古义: 今义: 7.小学而大遗 古义: 今义: 8.好古文 古义: 今义: 七、一词多义 1.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吾从而师之: (4)吾师道也: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6)不耻相师: 2.传(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道(1)传道受业解惑也: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道相似也: (4)吾师道也: 4.惑(1)惑之不解: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惑而不从师: 5.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其皆出于此乎: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 (2)惑而不从师: (3)吾从而师之: (4)择师而教之: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6)小学而大遗: (7)则群聚而笑之: (8)如是而已: 7.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10)郯子之徒: (1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12)作师说以贻之: 8.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其皆出于此乎: (5)其可怪也欤: 9.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而耻学于师: (3)于其身也: (4)皆出于此乎: (5)不拘于时: 10.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闻道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