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73097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12-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204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学设计,统编,高中
  • cover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文本,感知形象;品读炼字艺术,体会杜诗严整章法;赏析气象宏伟诗境,感悟悲苦孤寂诗情。 思维发展和提升:探究诗歌意蕴,诵读融情理于一体;学习情景交融手法,丰富联想想象,感受诗人苦痛忧思。 审美鉴赏和创造:了解杜甫沉郁顿挫诗风,把握意象特征,体味雄浑阔大意境。 文化传承和理解:激发灵性,陶冶情操,学习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积极面对人生中的“苦难”,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美读名句,涵泳诗情,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欣赏“坼”“浮”等炼字妙处。 【教学过程】 一、导 1.教师配音朗诵导入:他从巍巍大唐走来,从小就树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偏逢安史之乱,一生漂泊坎坷,在动荡和烽火中,看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状,于是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就是杜甫。 2.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时年五十七岁的他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冬天的洞庭湖畔,岳阳楼上,聆听杜甫用他羼弱的身体发出的生命的慨叹。 二、识 1.识诗人(简单回顾) 杜甫(公元712一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史”。 2.识背景(学生根据注释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想到北归无望,吐蕃入侵,不禁涕泗横流,写下了这首“元气浑灏,目无今古”(谭宗《近体秋阳》)的《登岳阳楼》。 三、读 1.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 2.点名朗读,其他同学跟随点名同学的朗读,然后评点朗读的技巧。 3.师生合作,把握朗读的语速语气。 提示:这首诗歌初步的情感基调是壮阔之中又有着凄凉心境,注意停顿和语速语气,语速要慢,语气在每联最后要拖延悠长。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再次点名朗诵。 四、赏 1.这首诗歌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2.置身诗境,请同学们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明确: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3.画面中的人物给你怎样的印象 明确:是一位人到暮年,多病愁苦,“凭轩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