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始龀(chèn) 雍南(yōng) 箕畚(běn) 冀州之南(jì) B. 惩罚(chěng) 渤海(bó) 万仞(rèn) 魁父之丘(dǒu) C. 荷担(hè) 膝盖(qī) 穷匮(kuì) 一厝朔东(cuò) D. 孀妻(shuāng) 河畔(pàn) 叩石(kòu) 煽风点火(shàn) 2.下列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3.下面对于加点词语的理解和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方七百里,高万仞 仞:读作rèn,古代长度单位;万仞,极言山高。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阴:与“阳”相对,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汉阴,是汉水南岸。 C.始龀,跳往助之 龀:读作chèn,形声字,“齿”为声旁,其含义是“儿童换牙”。 D.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陇断:陇,同“垄”,高地。断,隔绝;垄断,指山冈阻隔,与今日之“垄断”不同。 4.对下面加粗的通假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C.河曲智叟亡以应(亡,读作wáng,通“无”)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B.且焉置土石 有子存焉 C.以残年余力 以君之力 D.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6.“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主要包括 名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 状语, 使动用法和 意动用法等。下面与例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A.其一犬坐于前 B.斗折蛇行 C.朝而往,暮而归 D.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7.“倒装句”是常见的文言句式,可以分为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定有后置,宾语前置四种,下面对于倒装句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状语后置:“荷担者”作“子孙”的状语,在文中后置。 B.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汝之不惠”是主语,“甚矣”是谓语,倒装后起强调作用。 C.告之于帝 状语后置:“于帝”是动词“告”的状语,表示对象,在文中后置。 D.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何陋”作“有”的宾语,前置;“之”是标语前置的标志。 8.下列对原文的翻译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翻译:把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理解:这句话的“诸”是兼词,相当于“之于”。这句话是家人对愚公妻子疑问的回答,表明了家人们对愚公的支持。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翻译: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 理解:用刚换牙的小孩子来助阵,表明愚公此举得人心,同时,也与后面的河曲智叟“笑止”作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翻译: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理解:“易”是“交换、替换”的意思,这句话说明了移山路途遥远和往返时间长,强调了移山的艰难。 D.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译: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理解:这句话与愚公妻子“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的语气相同,目的一致,都是想阻止愚公的移山行动。 9.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中“冀之南,汉之阴”中的“汉之阴”指汉水的南面。 B. “始龀”代指小孩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的换牙时期,《愚公移山》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中的“始龀”,指六七岁。 C.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神话和寓言。本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