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99613

【高效备课】2024人教新版九上化学--5.2.1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5878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5.2.1,教学设计,含义,化学方程式,认识,化学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新版九上化学高效完全备课】(教学设计) 5.2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 我们能用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表示相应的化学反应,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能体现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怎样才能准确、简便地描述化学变化,体现其中的物质转化关系与定量关系,从而更好地为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服务呢 教学建言     [建言1] 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1.根据“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学科思维,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解读。 2.根据教材安排,前面四个单元是从定性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第五单元转变为从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因此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也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视角解读。 [建言2] 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中相关物质间的质量比 1.学生易忘记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直接用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表示。 2.为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中相关物质间的质量比,建议从化学方程式的微观意义入手,化学方程式中相关物质间化学计量数之比,实质是对应物质间微观粒子数目之比,因此化学反应中相关物质间的质量比,即为相应数目的微观粒子质量之比,由此推导出:化学方程式中相关物质间的质量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之比。 板书设计   化学方程式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化学方程式是对物质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的一种精炼浓缩,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利器;通过比较,能体会化学方程式在学科表达中的优越性,感受化学学科独具的简约之美;通过化学方程式,从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上认识和理解化学,并建立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了化学专属的学科理解。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借助氧气、水等具体物质的学习认识了很多典型的化学变化;又通过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学习,从微观角度认识了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从质量变化角度认识了化学变化的共同特点。可以说从宏观到微观,从特殊到一般,从定性到定量,学生对化学反应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感知。随着学生对化学反应不断深入的学习,原有的文字表达式已不能满足全面表达一个化学反应的要求,这时学习化学方程式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再有,在之前学习了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学生对于符号化的语言已不陌生,用这种符号化的语言建立起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完善符号表达式的讨论探究过程,了解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的宏观及微观信息,初步认识化学特有的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思维模式。 2.通过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家表征化学反应的智慧,了解化学学科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思维模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的计算。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提出问题 我们知道,元素可用元素符号表示,纯净物可用化学式表示,能不能用一个比较完美的方式表示化学反应呢 思考并比较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文字表达式无法体现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符号表达式无法体现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从元素、纯净物可用化学用语表示,思考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体会化学用语的进阶性。 环节二 探究新知 1.发现问题 (1)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知道红磷燃烧可表示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从目前的角度分析,这种表达方法有何不足 (2)学习化学式后,该反应又可表示为P+O2P2O5,这种表示方法与文字表达式相比有何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