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01735

26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

日期:2024-11-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66375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说起陶渊明,大家都十分熟悉,他的作品我们也学过不少,那么你还记得他多少作品呢? 饮酒(其五) 陶渊明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 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 他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作品:《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 文体介绍 古体诗也称古风,是相对于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或今体诗)而言的一种古典诗体。 古体诗在唐以前就有,虽然唐代人对它予以了一定的规范,但基本上保留了唐以前的诗体风格,故唐代人称这种诗体为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因此诗体不必讲究平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古体诗分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听读全文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理解文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喧嚣扰攘的尘世。 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译文:我把草屋建在人多聚居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分析诗句 作者一开始写自己的居住环境有什么作用?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而是身处喧嚣的“人境”, 分析诗句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 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嚣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世俗往来的名利纷扰”。“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利、地位、财富、荣誉之类。 分析诗句 这两句诗中富含了什么哲理? “车马喧“指的是一种环境;”心远“指的是一种心境。这两句话道出了心境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主要是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只要心存高远、心情闲适,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理解文意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如此,这样。 偏远,偏僻。 译文: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呢?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 分析诗句 心远地自偏”的含义如何理解? 前一句“问君何能尔?”的设问,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作为自答结果的后一句更妙:“心远地自偏”说的是“我”的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 理解文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边的篱笆。也指代菊圃。 闲适淡泊的样子。 这里形容不经意的样子。 即庐山。 译文:(我)在东篱下随手摘几朵菊花,悠然闲适间抬头看见了美丽的南山。 分析诗句 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在何处? 陶渊明爱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后人只要言菊花就会想起陶渊明。 “东篱”也具有一种象征意义,象征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隐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陶渊明以其高洁之情怀,悠然之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契,陶然自乐。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悠闲、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分析诗句 根据分析,赏析此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