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04558

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354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1.《沁园春 长沙》同步练习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下列对词作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三句12字把诗人独立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为全词奠定了豪迈风格的基调。 B.“看”字领起的7句中有远景,有近景;有动景,有静景;有仰视,有鸟瞰,描绘出一幅悲凉萧瑟的秋景图。 C.全词上阕写景,景中寓情,下阕抒情,情中见景;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D.“恰”字统领以下7句,既展现了“同学少年”的意气风发,也表现出他们慷慨激昂的革命斗志。 2.对上下阕的末三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末三句,诗人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B.上阕末三句是即景抒情,表达出诗人阔大的胸襟和气魄,为壮丽的湘江秋景注入了时代精神。 C.下阕末三句形象地表达了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浪潮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大任的重担。 D.上下阕的末三句前后呼应,前者提出问题,后者作了巧妙的回答。句式上,下阕末三句采用了反问句式,起到了强调作用。 3.下列对词作中动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争流”中的“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描绘得生动形象。 B.“鹰击长空”中的“击”不仅写出鹰在飞翔,而且写出了雄鹰迅捷有力、展翅拍打的矫健勇猛。 C.“鱼翔浅底”中的“翔”不仅写出鱼在游动,而且形象地表现出了游鱼在水中自由轻快的动态。 D.“浪遏飞舟”中的“遏”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凸显了诗人独自在江中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精神。 4.词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5.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一词的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上阕“立”以下几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B.下阕先用“携”“忆”两句过渡,由描绘旧地重游,转入对早期革命生活的想象。而一个“忆”字又引起下文八句的铺叙。 C.上阕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铺垫了气氛。然后,诗人激昂慷慨地提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D.最后三句,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表示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6.“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7.这首词与一般写秋的诗词相比,所抒发的情感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