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71309

京剧 京剧的唱腔 梅兰芳…教学设计 (2)

日期:2024-06-16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151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京剧,剧的,唱腔,梅兰芳,教学设计
  • cover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建构主义理论音乐教学模式”的观点组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对京剧“念白”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进行体味中国传统音乐韵味,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 (二)理论依据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本课将京剧的念白(京白、韵白)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了解京剧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2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是《梨园彩虹》的拓展内容,也是我校作为北京市京剧进入课堂试点校的校本课程内容,希望学生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感受、体验“唱、念、做、打”表演形式中“念白”的艺术特点,增进对京剧的进一步了解。 2.俗话说:“千斤话白四两唱”,足以说明京剧念白的重要性。本课教师运用自编的“定场白”、《金玉奴》与《失街亭》两个段子中的“念白”对“京白与韵白”进行分析。 定场白--是剧中人出场后通过打引子或唱曲牌后念定场诗,然后自报家门,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干什么的,当什么官,再介绍剧情发展的背景。 韵白--是由中州韵、湖广音与北京音调相结合,形成抑阳顿挫,一波三折的念法,多用于老生、青衣、武生、小生、花脸行当,能表现书生的儒雅、官僚的庄重,夫人的端庄。 京白--是京腔京韵,北京语音的艺术化,节奏铿锵、语调跌宕、琅琅上口。文丑、武丑、花旦的常用语白,能表现丑角的诙谐幽默;小姑娘的伶牙俐齿。 3.京剧《苏三起解》路途中苏三与解差韵白和京白的典型对话,学生很容易模仿,从中又能了解另一念白种类“方言白”。 方言白--根据人物的要求使用地方语音,为全剧增添听觉特色。本课希望借此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体会民族艺术的魅力。 3学情分析 1.我校是一所镇级农村初中校,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处于较低的水平。在音乐方面的能力不强,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很少。对于京剧是我们的国剧,同学们并不陌生,但又了解的不深刻,受外来音乐及流行音乐的影响,许多同学不喜欢京剧。但自从我校作为“京剧进课堂”试点校后,学校对京剧的重视和宣传力度加大,把京剧内容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经常组织讲座、开办京剧兴趣小组、校内播放京剧唱段等,为此顺义电视台还专门进行了采访报道,学生们接触京剧的空间增大,对京剧的学习也有了较高热情。该班虽然是初中一年级学生但已经学会了《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段,了解了什么是“上口字”(湖广音、中州韵),演唱时他们的情绪饱满,真有些进行角色的“劲儿”,学生们有了这样的基础,对京剧 “念白”的学习就会更感兴趣。 2.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感性的,教师通过有趣的“京白”问候、不同人物形象的“京白、韵白”对比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合作等方式从“念白”中了解民族文化,体会民族文化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课堂教学以体验为基本方式,主要过程是:导入阶段采用“问候”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自创的“开场诗”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学生感受、领会、体验;新授课阶段采用自主体验与模仿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体验念白与教师示范表演、观看视频片段、学生模仿体验等步骤,掌握“念白”的特点;拓展延伸阶段采用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的教学方式,通过分组表演“念白”,教师从中进行客串,体验京剧“念白”所表现的人物形象。 5技术准备 1.京剧的行头:髯口、折扇。 2.搜集7个京剧视频片段,1个京剧音频片段,用于制作演示文稿(PPT)。 6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策略 1.京剧念白的认识方面:初一(2)的学生对京剧的唱腔有了一些了解,可能对京剧念白的关注不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