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13811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4-11-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97565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PPT,纲要,中外,高一,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甲午战败,日本从《马关条约》中获取了大量的利益,并进一步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由此空前严重,中国社会内部展开了不同的方式来挽救民族危亡。 上层的改良 下层的革命 戊戌维新运动 义和团运动 一、上层的改良:戊戌维新运动 (一)背景 材料一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空前辱国的《马关条约》……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而痛苦的升华与认识的深化常常同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政治因素: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材料三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1891至1895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完成的著作,《新学伪经考》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不过是刘歆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孔子改制考》尊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这两部书从根本上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中外历史纲要·上 历史纵横》 思想因素:《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两部书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经济与阶级基础: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思考:阅读教材,概括背景 一、上层的改良:戊戌维新运动 (二)经过 1.序幕:“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 (2)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 (3)影响:未送达御前,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实质:“公车上书”将维新思想的宣传与政治上的救亡运动相结合,维新派由此登上历史舞台。 舆论宣传: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积极进行宣传和组织活动,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经验教训,在各地创办了许多报刊、学会、学堂,为变法制造舆论,培养人才。维新变法运动逐渐在全国兴起。1896年8月,为宣传变法而制造舆论中心,《时务报》在上海创刊。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1897年冬,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在严重民族危机的激发下,维新变法运动迅速高涨。 做不成了 形势迫在眉睫,如果再不变法,不但国亡民危,就是皇上想做老百姓都要做不成了。 朕不做“亡国之君”! 一、上层的改良:戊戌维新运动 (二)经过 2.高潮: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2)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明定国是诏》 首都博物馆藏《明定国是诏》 百日维新 京师大学堂 废八股 试策论 裁撒冗员 裁撤机构 建设铁路 发展农工商 奖励发明 新式学堂 改进和简化法规 在颁布“定国是诏”诏书后的103天里,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 一、上层的改良:戊戌维新运动 (二)经过 3.结果:最终失败 戊戌政变: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