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布谷催春》、《蝉之歌》等侗族大歌,体验侗族大歌无伴奏、多声部演唱的艺术特点,在分辨领唱声部与合唱声部的过程中掌握大歌的相关知识。 2.了解侗族大歌的人文历史、探究形成过程,能对侗族大歌产生兴趣,喜欢侗族大歌,并能模仿歌唱片段。 2学情分析 对于侗族大歌学生比较陌生,或许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歌唱艺术,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并让他们产生兴趣。 3重点难点 侗族大歌的合唱特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前些日子老师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访谈节目,这个被访谈的主人公凯瑟琳,中文名叫英倩蕾,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民族音乐学专业的博士生,也许是机缘巧合,让她接触到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民间音乐,她立刻对这种民间音乐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她好几次来中国,并且考察了有这种民间音乐的许多地方,最终在贵州省黎平县某个村落居住下来。在那里,她深入地学唱、研究这种民间音乐,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当地土话,与当地村民结下了浓浓的情谊。那么是哪种民间音乐令我们外国朋友如此着迷?让凯瑟琳自己来告诉我们吧!(放视频) 外国朋友对我们中国的民间音乐这么着迷,我们中国人自己是不是更应该去了解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被称为“中国民间音乐奇葩”的侗族大歌! 活动2【讲授】介绍 (一)简介 大家以前听说过侗族大歌吗?有没有同学知道关于侗族和侗族大歌的一些基本情况?(学生发言,教师再作补充。)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员,据传是古代越人的后裔,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聚居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贵州、湖南、广西、湖北4省,主要从事农业和林业生产。侗族现有人口260多万,贵州省黎平县就占了32万,黎平是中国侗族第一大县,被称为“侗族之都”。 侗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侗族民间有三件宝:鼓楼、大歌和风雨桥,鼓楼和风雨桥是建筑物,大家都可以看得到,但是大歌是音乐艺术,需要我们用心灵去体会。 侗族大歌形成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至今以它的独特魅力名扬世界。 老师讲了那么多,同学们是不是很想迫不及待地来欣赏一段侗族大歌呢?欣赏完之后请同学们讲讲你对侗族大歌的初步印象。(放视频) (二)初触侗族大歌谈印象 请学生说说对侗族大歌的初步印象。(学生可能会从原生态的声音、语言等方面直观性方面回答,教师作一定引导。) :p> 请学生说说对侗族大歌的初步印象。(学生可能会从原生态的声音、语言等方面直观性方面回答,教师作一定引导。) 活动3【活动】探究 (三)探究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 师:同学们可能也是第一次欣赏到侗族大歌,觉得很新奇吧?是不是感觉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音乐不一样?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有哪些呢?带着问题让我们来更接近侗族大歌,欣赏一段更原生态的在大自然中表演的精彩视频。(播放第二段大歌视频) 师:看完之后你有没有发现新的秘密?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侗族大歌是一种无指挥、无伴奏,表演人数众多,一领众和,多声部的合唱音乐。) (四)剖析侗族大歌独特的多声部演唱特点:低音衬托领唱的二声部合唱和高低声部旋律同时进行的复调合唱,并试着学唱几句大歌,体验衬托式的二声部合唱。 1.探究高声部领唱、低声部齐唱衬和的二声部合唱特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欣赏、分析两段视频已经总结出了侗族大歌的基本特点,现在老师要考考同学们的听觉能力,通过听一段大歌来探询:高声部和低声部即领唱和众唱究竟是如何和谐地进行合唱的?破解侗族大歌的演唱秘密。(放视频) 学生欣赏后小组讨论回答刚才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引导,师生一起小结: 高声部:领唱有好几个,轮换唱不同的旋律,使高音之间此起彼伏。低声部:由其他歌手齐唱一个长音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