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24500

24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

日期:2024-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360882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传 声 筒 游 戏 传话难免会产生误差 新课导入 规则:组织者贴着第一位同学的耳朵说悄悄话,然后同学们依次向前传话,一直传到本列的最后一位同学。最后一位同学宣布答案,并与组织者的答案对照。 穿 得 井 一 人 《吕氏春秋》 1.了解与《吕氏春秋》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国人、道、闻”等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故事内容。(重点)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故事的寓意;个性化解读文章,学习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难点) 学习目标 吕不韦( -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作者简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160篇。 该书初步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等内容的理论体系,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对先秦诸子的思想也有未能融会贯通。后人称它为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 作品简介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文体知识 读准字音和节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初步感知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打水浇田 待,等到 挖井 译文: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疏通文意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听到 讲述 知道、听说 译文: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疏通文意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 不若无闻也。 派 向 应答,回答 劳力 在 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疏通文意 得一人之使( ) 闻之于宋君( ) 求闻之若此( ) ◆一词多义 有闻而传之者( ) 闻之于宋君( ) 听到 使……听到 助词,的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问之于丁氏( ) 非得一人于井中( ) 介词,在 介词,向 有闻而传之者( ) 家无井而出溉汲( ) 表承接 表承接 闻 之 于 而 字词清单 ◆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 ) 使动用法,使……听到 ◆古今异义 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 挖掘、开凿 国都 道理 古义: 讲述、谈论 今义: 古义: 古义: 今义: 今义: 穿破 国家 国人道之 丁氏对曰 古义: 回答 今义: 对错 字词清单 开端 发展 结局 第一层 (1、2句) 第二层 (3、4句) 第三层 (5、6句) 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写别人并未懂这话,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