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词(其一)》同步练习)下列划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秋风萧瑟 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B.香远益清 多多益善 精益求精 C.执策而临之 临危不惧 居高临下 D.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决胜负 忘恩负义 【答案】D 【知识点】同义词;多义词;秋词(其一) 【解析】【分析】A秋:季节;B益:更加;C临:面对;D负:背;失败;背弃,辜负。 【点评】考查实词,从句子或词语结构出发便能辨别一个词的词性,通过词性来推导词义就简单多了。 2.下列关于诗人的介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游,号放翁,北宋诗人。 B.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诗人。 C.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D.岑参,唐代诗人,世称岑嘉州,以写田园诗著称。 【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人,不是北宋诗人 ; B.正确;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他的号不是 香山居士 ; D:岑参,唐代诗人,世称岑嘉州,以写边塞 诗著称, 不是以写田园诗著称 ;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D.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句意为: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根据句意“簇此城”“马蹄声”中间不能停顿,该句断句应该为: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4.(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词(其一)》同步练习)下面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唐代、宋代、元代文学的高峰分别是诗、词、曲,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宋词的代表作。 B.《论语》是道家经典之一,共20篇,作者是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C.《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骆驼祥子》,长篇小说《茶馆》等。 D.冰心,原名谢婉莹,其诗集《繁星》《春水》体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的小令。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C《茶馆》是话剧。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与名著的掌握,做好此题,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识记,尤其是要注意识记文学体裁,作家作品常识,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主题思想。 5.(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词(其一)》同步练习)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B.征逢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燕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答案】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秋词(其一) 【解析】【分析】可用排除法做此题,B项中“逢”应为“蓬”,C项中“燕”应为“雁”,D项中“身前”改为“生前”。 【点评】古诗文默写题要加强平时的记忆和积累,默写的总体要求是准确,理解到位,尤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