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 一、作品梗概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所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原名《旧事重提》。作者以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态度,完整地记录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和成长经历。对黑暗、丑陋现实的批判,传递着正义、进步的力量,对师友的追思与怀念,流露着温情之美。 文题中的“百草园”是绍兴鲁迅故居里的园子,“三味书屋”是他曾经读书的地方。题目点明了文章是写两个地方的生活,“从……到……”表明文章主要是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来记叙的。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 - 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三、字音词义 窜cuàn:逃跑;乱跑。 拗ǎo:弯曲,弯转。 攒cuán:凑在一块儿。 敛liǎn:收拢。 确凿záo:确实。 轻捷:轻快敏捷。 倘tǎng若:表示假设。 鉴jiàn赏:鉴别和欣赏(艺术作品、文物等)。 和蔼ǎi: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恭gōng敬:对长者或宾客尊敬而有礼貌。 质朴:朴实,不矫饰。 博学:学问广博精深。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倜傥tì tǎng:洒脱,不拘束。 淋漓:①形容湿淋淋地往下滴;②形容畅快。 盔kuī甲: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战衣。 绅shēn士:旧时地方上有地位、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 人迹罕hǎn至:少有人来。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在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四、主题概述 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内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表现了私塾教育的陈腐无趣,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五、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8):回忆在百草园中的快乐生活。 第二部分(9):过渡段,写离开百草园。从儿童的角度,以疑问、无奈的语气,猜测离开百草园的原因。 第三部分(10-24):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六、鉴赏品读 1.“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一句中“似乎”“确凿”连用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表示很确定,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时间相对久远,记忆自然模糊;而百草园趣味无穷,带给“我”的快乐又是真切分明的,所以二者连用并不矛盾,只是曲折传达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 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准确地写出了何首乌和覆盆子的外形特点,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第②段的景物描写有怎样的特点? 第一,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如:“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第二,形、声、色、味俱全。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且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也不必说”由高到低再到高写动物。 4.作者在描写百草园自然景物之后插入传说,有什么作用? 插入传说,丰富了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