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53740

八年级上册23《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后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11-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358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死于,答案,练习,课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巩固训练 课内巩固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舜发于畎亩之间( 兴起,指被任用 ) (2)空乏其身( 财资缺乏 ) (3)行拂 乱其所为( 违背 )( 扰乱 ) (4)增益其所不能( 同“增”增加 ) (5)衡于虑( 同“横”梗塞,不顺 ) (6)而后作( 奋起,指有作为 ) (7)发于声( 显露,流露 ) (8)法家拂士( 同“弼”辅佐 ) 2.翻译下列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在内心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课外拓展 对比阅读(一)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贞观十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读书见前王善事,皆力行而不倦。其所任用公辈数人, 诚以为贤。 然致理比于三、五之代,犹为不逮,何也?” 魏徵对曰:“今四夷宾服天下无事诚旷古所未有。然自古帝王初即位者,皆欲励精为政,比迹于尧、舜;及其安乐也,则骄奢放逸,莫能终其善。人臣初见任用者,皆欲匡主济时,追纵于稷、契;及其富贵也,则思苟全官爵,莫能尽其忠节。若使君臣常无懈怠,各保其终,则天下无忧不理,自可超迈前古也。” 太宗曰:“诚如卿言。” 贞观十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通过读书,发现以前的君王做善事,都身体力行,不知疲倦。他们所任用的大臣,也都很贤德,然而和三皇五帝的时代相比,还是无法企及,为什么呢 ” 魏徵回答说:“现在少数民族臣服,天下太平无事,的确是自古以来都没有过的盛事。然而,历代的帝王刚刚即位的时候,都励精图治,勤于政务,以尧、舜为楷模,可是等到天下太平了,就开始放纵自己,骄奢淫逸,没有谁做到善终。至于臣子,在开始被任用时,都怀有匡扶君主、济世救民的宏愿,追慕古代良臣稷、契的风范。等到他们荣华富贵了,就开始处心积虑地盘算如何才能保住乌纱,苟全性命,没有谁能够做到尽忠职守。如果君臣双方都能不懈怠,铭记善终的道理,那么就可以无为而治,天下无忧了,这样做的话,自然可以超越古人。 唐太宗说:“正如你所说。”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兴起,指被任用 (2)曾益其所不能 指原先不具备的才能 (3)犹为不逮 赶上 (4)及其安乐也 等到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其所任用公辈数人 任务/任用 B.必先苦其心志 莫能尽其忠节 都是代词,指代他 C.然后能改 然自古帝王初即位者 这样/然而 D.征于色 比迹于尧、舜 在/和 3.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2)朕读书见前王善事,皆力行而不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