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第1课时 核心素养 通过活动、探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本节的教学内容较多,宜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为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热机的教学,第2课时为燃料的热值及其计算的教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科技发展,认识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与弊. 1.关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的教学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先提出问题:“采用哪些办法可以使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再让学生思考如何对所提出的各种方法进行归类:一种是通热传递的方式,另一种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实现的.这时,可以结合学生讲的一些具体方进一步分析铁丝的内能从何而来,使学生认识到:热传递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能的形式没有变,而做功方式是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能的形式已经发生改变.也可进一步提出问题“仅凭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一现象,能否断定是通过热传递方式还是做功方式来实现的 ”使学生认识到做功与热传递的等效性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体验到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使物体温度升高.建议增一些小实验.例如,拿一根橡皮筋先碰一下额头,再快速地来回拉几下橡皮筋,然后再将它碰一下额头,感受两次有什么变化.取一根棉线,把线的一端捏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之间,用右手较快地把线从左手两指间拉出来,手指有什么感受(注意:手拉动的速度不能太快,以免划伤手指) 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阁钉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然后用手感觉图钉温度的变化 对上述现象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以加深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理解.在利用空气压缩引火仪进行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如果活塞有漏气现象,则要在活塞上涂上凡士林;棉花球不宜太大,绿豆大小即可;棉花球所浸的乙醚也不能太多,太多反而实验不易成功;演示时下压活塞要迅速有力,一次不成功可拉起活塞再做一次;实验成功后如还要接着演示,可将活塞拔出,用接有细长乳胶管的打气筒向玻璃筒的底部打入新鲜空气,以确保下一次实验的成功 2.关于“热机”的教学 可以通过点火爆炸的实验引入本节教学.实验中要注意塑料盒中滴入的酒精不宜太多 热机是人类发明的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种重要机械,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划分内容宜采用阅读、讨论、演示、讲解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针对本节课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用自制的学具进行实验,并在课堂上汇报展示———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物理规律———对规律的应用(学习热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这样设计的目的意在使学生在合作竞争中学会合作和竞争,增强自己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自己的观察、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探究能力,并在研究过程中认识到理论源自实践,再利用理论来指导实发展,同时能感受到人类文明进步和人类智慧的伟大.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知道热的工作原理 (2)了解汽油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借助模型或挂图等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科学思维 能根据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科学探究 探究实验、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做功过程是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科学态度与责任 在合作探究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通过了解热机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人类文明进步和人类智慧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做功是不同于热传递的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2.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