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68015

《3.1.1函数的概念》(2份打包)教案

日期:2024-11-24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6899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3.1.1函数的概念,2份,打包,教案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3.1.1函数的概念 第1课时 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各自的优点,会求函数的解析式,能做出函数的图象; 2.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3.结合具体实例,加强学生的数形结合观念和直观想象能力,提升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素养. 重点:用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刻画函数的概念. 难点: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 复习回顾: 1.回顾初中学过哪些函数? (1)一次函数 (2)正比例函数 (3)反比例函数 (4)二次函数 2.初中学习的函数的概念是什么? 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和,如果对于的每一个值,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是的函数.其中叫自变量,叫因变量. (二)探究新知 任务1:函数的概念 思考:(1)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对应关系是,且任意一个确定的都有唯一的与之对应,所以l是的函数.这个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相同吗 (2)函数与函数是同一函数吗? 显然,仅用初中函数的概念很难回答这些问题.因此,需要从新的高度认识函数. 师生活动: 学生思考,教师指出要回答上述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学习函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 带领学生复习初中“变量说”的函数概念,以问题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现进一步研究函数的必要性. 思考:某“复兴号”高速列车到后保持匀速运行半小时.这段时间内,列车行进的路程(单位:)与运行时间(单位:)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1)是的函数吗?请说明理由. (2)根据对应关系,这趟列车加速到后,运行就前进了.这个说法正确吗? (3)如何用更精确的语言表示问题1中与的对应关系? 师生活动: 教师呈现问题后等候学生思考,提醒学生在回答时不看教材.教师点评问题(1)的回答,提醒学生用初中所学的“变量说”的语言来描述这个函数.根据学生回答问题(2)的情况,邀请其他学生点评,并说明这一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教师点评(3)的描述是否准确,再次重复,给出精确的表述的示范.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思考引导学生感受思维和认知冲突,发现原有概念的不足之处,尝试用更为精确的语言来描述,为新概念的生成作铺垫. 思考:某电气维修公司要求工人每周工作至少天,至多不超过天.如果公司确定的工资标准是每人每天元,而且每周付一次工资.那么: (1)一个工人的工资是他工作天数的函数吗? (2)仿照问题1中对与的对应关系的精准刻画,如何用更精确的语言表示问题2中与的对应关系?(符号语言到文字语言) (3)问题1和问题2中的函数有相同的对应关系,你认为它们是同一个函数吗?影响函数的要素有哪些呢? 师生活动: 学生阅读题目后自主在学案上完成解答,对于问题(1)学生给出的答案大部分可能都是,提示学生还可以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例如列表格的形式. 工作天数/天 1 2 3 4 5 6 所得工资/元 350 700 1050 1400 1750 2100 问题(3)为判断题,可由学生举手呈现答案.问题(2)提醒学生不看教材回答,教师点评学生回答,再给出严谨规范的表述.通过问题(3)引导学生如何区分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 设计意图: 问题(1)是为了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函数,为学习抽象的对应关系做准备;问题(2)让学生模仿问题1的方法给出表述,目的是让学生熟练用集合的语言和对应关系这种表述方式,同时训练学生的抽象概况能力.再通过问题(3)让学生聚焦关注函数的定义域问题和值域问题. 思考:下图是某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指数随时间的变化图. (1)你能根据图找到中午12:00的的值吗?这个值是否唯一存在? (2)你认为这里的是的函数吗? (3)该函数有解析式吗?如何用更精确的语言表示问题中与的对应关系? 师生活动: 给学生阅读题目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对于问题(1)学生给出的答案后询问其他学生的意见.对于问题(2)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