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70051

人音版(简谱)(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草原牧歌——《牧歌》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4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65238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牧歌,人音版,单元,草原,上册,第五
  • cover
2024版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 《牧 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牧歌》的歌词、旋律及演唱技巧,如颤音、滑音等,能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如长调和短调的区别,以及马头琴等蒙古族乐器的音色。学生能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和音乐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欣赏、演唱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独特魅力。 引导学生分析《牧歌》的节奏、旋律等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牧歌》,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引导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生活和家乡的深厚情感,增强学生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牧歌》的歌词、旋律及演唱方法。 了解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蒙古族民歌的演唱技巧,如颤音、滑音、情感表达等。 区分蒙古族长调和短调的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钢琴、教学课件、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蒙古族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蒙古族的音乐世界。 图片展示:内蒙草原风光 图片展示:内蒙美食 提问:你们知道蒙古族有哪些著名的歌曲或乐器吗? 引出《牧歌》这首蒙古族民歌。 2. 讲授新课 介绍蒙古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和风格特点。 蒙古民歌从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1、长调民歌。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 2、短调民歌。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短调一般两行,有韵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短调民歌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 流行的有《锡巴喇嘛》、《成吉思汗的两匹青马》、《美酒醇如香蜜》、《拉骆驼的哥哥十二属相》等。 短调民歌流行在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及自治区其他农业和半农半牧区的民歌,都是短调民歌。短调民歌也叫爬山调,山曲儿,多用汉语演唱。 讲解《牧歌》的歌词、旋律及演唱技巧,包括颤音、滑音等难点。 知识了解:蒙古族民歌 蒙古族民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也是蒙古族整个文学艺术的主流。逐水草而居是蒙古族传统生活方式,也是游牧文化基础。蒙古族民歌乃是最生动、简便,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一部蒙古音乐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蒙古民歌历史。 著名蒙古歌曲有 《嘎达梅林》、《达那巴拉》、《牧歌》、《万丽》、《金杯》、《森吉德玛》、《桑塞玛》、《诺恩吉亚》、《红酒》、《四海》、《走马》、《小黄马》、《辽阔的草原》、《辽阔富饶的阿拉善》等。 示范演唱《牧歌》,引导学生注意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3. 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方式(如演唱、朗诵、舞蹈等)来表现《牧歌》。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加入自己的元素和想法。 4. 课堂展示 每组学生上台展示《牧歌》的演唱,其他同学和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选取《牧歌》中的一个典型乐句,分析其旋律走向和演唱技巧,让学生模仿练习。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和《牧歌》的演唱技巧。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并收集其他蒙古族民歌进行欣赏和学习。 【作业设计】 要求学生课后继续练习《牧歌》,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如绘画、写作等)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收集其他蒙古族民歌进行欣赏和学习,准备下节课进行分享和交流。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