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88391

24 三顾茅庐 课件

日期:2024-11-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263126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三顾茅庐,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 上册 《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之 精彩导入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 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近五千字。 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 学习目标 1.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重点 2.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难点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山西太原,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其代表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另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传世。 他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多个版本传于世,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未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简介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小说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文学常识 演义小说是小说体裁之一,由宋代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元末明初开始出现这个名称。演义小说采用章回体形式,以说讲历史故事为其特点。其篇幅较长,或取材正史而作不同程度的虚构,或取材野史传说。 代表性作品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东周列国志》(《杨家将》 本文背景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刘备(161~223),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