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5.1两种电荷 一、本节知识框架导图 二、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知道世界上只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科学思维 通过图像建立电荷守恒模型、得失电子模型、原子核微观模型,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意识与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象思维。 科学探究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归纳总结出正负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实证精神,学习科研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 在理解摩擦起电的本质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方案,判断出教师所提供的器材哪些容易得到电子,哪些容易失去电子。 三、教学重点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导体和非导体 四、教学难点 1.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五、教学用具(以及参考资料) 日常用具:教材、多媒体、PPT; 六、预习设计 活动:用气球摩擦头发,观察摩擦后的气球靠近细小的水流时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自主预习: 1.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 2.原子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3.思考什么家中的线路内部都是金属的。 七、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两种电荷 问:通过观察实验,摩擦后的气球接近水流时,发生了什么样的现象。 答:观察到细小水流被气球吸引。 问:摩擦后的气球发生什么变化? 答:摩擦后的气球带上了电。 问:这种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做摩擦起电。带电物体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答: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或者水流。 演示实验二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1:首先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能看到什么现象? 答:两根橡胶棒相互排斥。 实验2: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能看到什么现象? 答:两根玻璃棒相互排斥。 实验3: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观察到什么现象? 答:橡胶棒和玻璃棒相互吸引。 1.由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知识点总结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__摩擦起电__。 2.自然界中只存在__两种__电荷,即__正__电荷和__负__电荷。 3.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__正电荷__,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__负电荷__。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__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__。 5.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__电荷量__,简称__电荷__。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__库__,用符号__C__表示。 演示实验一摩擦起电 知识点二 原子及其结构 通过演示视频,使得学生认识原子结构组成。 知识点总结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2.人们把最小的电荷叫作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e=1。6×10-19。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对外不带电。 4.摩擦起电的原因: (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两个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知识点三 导体和绝缘体 1.验电器的构造如图所示。 演示一 验电器 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的变化。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分析、讨论现象及原因。 1.验电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验电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