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03131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4-11-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1150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4-2025,学年,高二
  • cover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 2024.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最一 材料一: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集体创作,并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代代相承的口头艺术,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传统知识和审美趣味,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文学记录着民众生活的历史,尤其是在古代社会,人民群众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构建自己的历史记忆。与“正史”相比,民间文学记述的不是帝王将相的传记,而是普通民众的生活,构成了群众表达观念的重要载体,体现着历史事件和人物评说的“人民立场”,表现了人民的遭遇、理想、情绪和美学趣味。人民性越高,艺术性又能与之相称,这种作品无疑就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同时,中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对于一些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来说,世代传承的史诗、神话就是他们的权威史料,其中记载着有关民族诞生、迁徙、繁衍的历史信息,见证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同其他历史叙事共同绘就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 民间文学包含着人民群众鲜活、丰沛的思想感情,是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彰显。中国民间文学向来肯定正直、善良、忠厚、诚实等品质,赞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以及敢于担当、敢于斗争的精神,培育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这种精神财富,将永远成为各民族思想、品格、修养的不竭灵泉!例如,“神农尝百草”的神话诞生至今已有数千年之久,其口耳相传说明了中华民族对于坚忍不拔、身体力行、舍己为人等文化品格的认可和推崇。在汪洋无际、波涛汹涌的民间文学的内容的大海里,民间文学彰显着一个民族共有的文化传统以及群众的生活愿景。比如,很多民间故事都以“大团圆”作为结局,这种经典叙事模式,传递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念,以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朴素观念,表达着人民群众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中国民间文学根脉悠长、内容丰赡,是一座关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宝库。它不是坐在书斋里的文人写出来的“纯文学”,而是扎根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的集体创作,包含着许多经过验证的、具有科学性的经验、技术、知识,是指导农业生产、安排日常生活的百科全书。例如,“冬吃萝卜夏吃姜”等民间谚语有效推动着有关防病治病传统知识的世代传承与社会实践。又如,各地普遍流传的二十四节气农谚,好懂易记,实用性强,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千百年来被广大劳动人民视作农业生产的知识宝典。 民间文学是口头文化表达的集大成者,展现着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趣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创造并传承着神话、传说、故事、史诗、歌谣、叙事诗、谚语、谜语、说唱、戏曲等诸多文类。与依托文字书写和文本传播的作家文学不同,民间文学不是“阅读”的艺术,而是“说”“唱”的艺术、“悦耳”的艺术,只有在动态的口头演述中、立体的民俗生活里,才能领悟其艺术的美感和真谛。中国文学中的诗、词、曲等韵体文学,白话小说等散体文学的诞生、发展及其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无不深受民间文学的影响。同时,民间文学的语言质朴有力、刚健清新、生动活泼,更是充分彰显着人民群众朴素、自在的美学艺术追求。 民间文学是扎根于生产生活实践的艺术花朵。千百年来,民间文学深度融入劳动生产、日常生活、人生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