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03908

【核心素养目标】8.1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课件(31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11-2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536482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八年级,法治,道德,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 八年级 道德与法治 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 随着 2024年黎以冲突升级,2024年10月1日中国政府组织先后两批撤侨。第一批69名在黎巴嫩中国公民及11名外籍家属乘船前往塞浦路斯。2024年10月2日,第二批146名在黎巴嫩中国公民及5名外籍家属搭乘包机安全抵达北京。10月8 日,已安排两批次共215位中国公民从黎巴嫩安全撤离。 炮火中逆飞撤侨 新课导入: 一次次的撤侨行动彰显了“人民至上、使命必达”。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撤侨行动背后是国家力量的强大,国家强大了才有能力保护人民。 撤侨行动体现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怎样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 政治认同:认识国家主权的内涵,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生活和学习中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 道德修养: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知道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内容。 法治观念:了解法律对国家安全的保障作用,知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的义务。 健全人格:正确认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责任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情感;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能够以实际行动捍卫国家主权。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国家利益的含义及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教学难点: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第一部分 认识国家利益 自主学习 预习课本P86-90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一、认识国家利益 1.国家利益的含义、重要性。 2.国家利益的内容、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容。 二、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 为什么说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 (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运用你的经验 教材86页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六千余人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清华大学救国会在《告全国民众书》中悲愤地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 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游行队伍 如何理解“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 这句话生动准确地概括了“一二·九”运动爆发前,中华民族所面临的严峻社会形势,号召人们赶快行动起来救亡图存。这体现了那一代爱国青年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责任担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在新中国航天科技的星空上,钱学森无疑是一颗最闪亮的“星”。他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1934年,钱学森成功考取清华大学第二届公费赴美留学生;1936年,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斩获硕士学位;再后来,钱学森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1939年获得航空和数学双博士学位。钱学森35岁时,被聘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 在美国工作的后期,钱学森的研究重心从航空转向火箭,从此走上了火箭专家之路。 二战结束后,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盛行。在随之而来的“大清查”中,身为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终身教授的钱学森受到牵连,于是他提出辞呈,决定返回中国。 钱学森要回国的事很快也被美国军方知道了。当时,美国国防部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说:“我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红色中国。”1950年9月,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将钱学森拘留在特米诺岛上的拘留所里。 5年后,1955年10月,钱学森经过多重艰难险阻终于回到祖国。回国后不久,陈赓大将问他:“中国能不能发展导弹?”钱学森回答:“为什么不能搞?外国人能搞,我们中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