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12348

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 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单元练习)

日期:2025-05-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1500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纲要,第三,宋夏,金元,期末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元 第9和10课--政权并立(民族关系与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 北宋:中央集权(军权、财政、行政、监察) 原则:分化事权、崇文抑武、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王安石变法(目的、措施、评价) 原则:强化国家管理 南宋:沿袭北宋、地理优势、经济发达、示弱称臣 辽:因俗而治(南北面官制) 夏:蕃汉联合 金:猛安谋克(兵农合一) 元:地方治理(通讯、行省制度) 边疆治理(宣政院、北庭都元帅府、澎湖巡检司)、四等人制 民族关系: 北宋和辽(澶渊之盟、岁币) 北宋和西夏(宋夏和议、岁赐) 北宋和金(靖康之变) 南宋和金(宋金和议、岁贡) 注:51、53页两个形势图 金灭辽、北宋 蒙古灭西夏、金、南宋 第11课--经济新变化 1.经济发展新高度 农业:(稻麦和棉花)、边疆开发 手工业: 制瓷业(五大名窑)、冶矿业(煤)、印刷业 商业:(榷场、纸币、外贸、城市) 2.经济重心新转移 3.社会新变化:价值观和心态、政府放宽约束、人身关系松弛 第12课--文化新气象 儒学新发展--理学和心学 文艺新形式--宋词和元曲、话本、书法、绘画 科技新成就--三大发明和三本书 汉化新阶段--民族文字、女真进士科、翻译、修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社会转型、承古萌新 政治:(承古)专制登顶僵化腐朽(内阁、厂卫、密折、军机处 (萌新)经略边疆奠定版图 经济:(承古)重农抑商、闭关海禁、腐朽分化 (萌新)高产作物、农业结构、晋商徽商、市镇繁荣、雇佣劳动、 白银内流、人口膨胀 文化:(承古)陆王心学、中学西渐、文字刑狱 科技巨著、典籍编纂、八股取士、 (萌新)早期民主、西学东渐、小说戏剧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 ②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③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 ④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宋代的宗室、外戚、宦官等各种非理性政治因素在政治领域受到了比较成功的抑制,两宋300余年间基本上没有出现宗室谋篡、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宋代( ) A.文官政治的发达 B.皇权专制的不断削弱 C.科举制度的完备 D.人事管理制度的严密 3.“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4.《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深层次地反映了( ) A.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 B.南宋租赁经济盛行 C.经济再发展动力不足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5.《大夏国葬舍利碣铭》为西夏碑铭,记载了元昊为安放佛舍利而建造连云宝塔之事。碑文由元昊重臣汉人张陟署名“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臣张陟奉制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元昊所用臣僚均为汉族儒士 B.西夏的相权威胁皇权 C.西夏以宗教维系上下级关系 D.西夏仿宋建立官制 6.在辽国境内,契丹语和汉语都是官方和民间的通用语言,契丹文字除了被用来书写官方文书、碑碣、书状、印信等外,也被用来翻译大量儒家经典和文学、史学、医学著作。这反映出辽国( ) A.注重汲取汉族文化 B.与南宋文化交流频繁 C.境内民族交融加强 D.推行文化强国的政策 7.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猛安谋克制度。有关“猛安谋克制”说法正确的是( ) A.契丹族的民族管理系统 B.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C.是金灭南宋的重要保障 D.适用于金统治下的所有民族 8.“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