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18983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专项训练:“记忆”作文导写及优作点评

日期:2024-11-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43次 大小:255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作文,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 cover
“记忆”作文导写及优作点评 【作文题目】 生活中,我们不断产生记忆,不断运用记忆,甚至不断有意无意地改造记忆。那么,记忆对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个作文题和最近流行的“提问式概念辨析”风格的作文题有些不同,它的命题开放度更大,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过与此同时,它给学生带来的写作挑战也较大,不少同学反映在考场上看到这个题目一下子有点蒙。 解读这个作文题,首先要关注的是题目里的三个关键词和一个问题:“产生记忆”“运用记忆”“有意无意地改造记忆”,以及“记忆对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先将前面的三个关键词和后面一个问题中的“意味”分别勾连起来进行一番思考。 (1)“产生记忆”:记忆的产生源于大脑神经元的信号传递。“产生记忆”是时空之中生命展开过程的必然。记忆是生命经历存在的证明,是人们形成自我的根本依据,我们借助记忆来对抗无尽的虚无。 (2)“运用记忆”:记忆的运用对于我们有多层次、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写作时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层论述。例如:从认识和思维的角度分层,可以分成知识经验方面、情感体验方面、哲理反思方面等,记忆的运用帮助我们积累知识、寄托情感、反思人生;从人群范围的角度分层,可以分成个体生活层面、民族历史层面、人类文明层面等,运用记忆不仅对个体生命产生重要意义,更能够凝聚民族文化、锻造精神传统;从记忆性质的角度分层,可以分成美好快乐的记忆和痛苦失败的记忆等等,前者成为人们珍藏的人生财富,提供精神支撑的力量,后者则可以带来自我磨砺和经验教训…… (3)“有意无意地改造记忆”:“无意地改造”可能是由于时间的磨蚀自然会模糊记忆的细节,或者人在面对痛苦时的自我保护防御机制让你改变一些记忆的细节,这是一种客观的生理机制。因此,更值得做文章的地方是“有意地改造”,我们要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它。“有意地改造”的负面意味诸如鲁迅笔下的阿Q,美化自己记忆中的事实以自我安慰,实则是自欺欺人;或者历史上的某些封建王朝掌权者,意欲将权力凌驾于史官实录之上,粉饰历史来掩盖真相。类似这样恶意篡改个体记忆和历史记录的做法,是值得我们警醒和反思的。而“有意地改造”的正面意味也值得深思,其中往往蕴含独特的主观意图。比如一些名家在整理个人回忆录和创作自传体小说的过程中,借由对过往模糊记忆的回溯和细节填充,更深入地与自我对话,认识和重塑独特的自我。又或者是一些历史和现实的记录者有意通过对先代历史或桃源生活的美化和想象,来引领理想目标、重塑时代精神。比如孔子编订《春秋》时对某些历史真相刻意讳言,是为了推行儒家的政治思想和理想秩序;沈从文小说《边城》对湘西民风的理想化呈现,是为了寄托美好人性和民族复兴的希望…… 第二,在解读完以上关键词句之后,我们还应整体把握作文题中的两句话,关注到两句话中的“那么”“究竟”这些关联词、副词,它提示了对逻辑关系的建构要求。如果只是简单地将“产生”“运用”“改造”的“意味”进行逐一的解释,那作文只是有了一个面面俱到的、零散的知识性呈现,而缺少思考“记忆对我们的意味”这一问题的出发点或立足点,难以体现写这篇作文的动机或意图。因此,本文的写作难点还在于,要在整体把握材料、充分与材料对话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写作切入点,自己建构多个关键词之间以及两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论述过程中自圆其说。而这个难点也正是本作文题的开放性所在,例如:我们可以合并“产生”“运用”,与“有意无意改造”构成矛盾对立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