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19081

第五单元《乡土中国》之《乡土本色》批注式阅读任务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142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五,教学设计,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乡土本色》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学术著作的批注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如何批注 教学方法:讨论法、批注法 教学过程: 导入:一个作家这样描述中国人淳朴的生命观:“他们在埋头种地和低头吃饭时,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ppt)泥土滋养了中国人,又给予中国人无限生长的不灭的灵魂。中国的土壤厚实坚韧,轻盈剔透。才下田间,又上心间。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乡土中国,去追寻精神之根。 今天我们将采用一种批注式阅读的方式来进行文化寻根。那么如何进行批注呢?韩愈提到过:“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其实读书也如此。提要,要就是紧扣文章的脉络。钩玄,就是探求精深的道理。 一、提要———记事者必提其要(ppt) 【任务一】请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全文的行文思路。 要求: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在思维导图中用文字和线条结合的方式展现文章的行为思路。(PPT) 学生展示,学生互相纠错,最后教师明确,展出教师思维导图的PPT。 教师明确:本文的主要论点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师引导)论点:作者对中心问题的是非判断的观点。这篇文章所讲的就是中国社会的“乡土本色”,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论述中提炼出三条主干思路———一是人与土的关系,二是人与空间的关系,三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土的关系是“人离不开土”,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土气”;人世代依靠土地谋生;而土又是人的命根。人与空间的关系,是一种“不流动性”,人们安土重迁,不愿轻易流动,因而在村与村之间形成一种孤立与隔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这种熟悉源于人们聚村而居,以及凭“习”得的规矩支撑的“礼俗社会”,“礼俗社会”又与“法理社会”相对比。 师:我们明白了全文的思路,但是,我们读一篇文章紧紧抓住脉络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探求精神的道理,就是钩玄,也就是探索文章的精微之处。 二、钩玄———纂言者必钩其玄 课前老师给大家发放了一些学术性的批注示例,那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这些批注的示例是从什么角度进行批注的?又可归纳出什么批注方法。 【任务二】你认为这些批注示例都是从什么角度进行批注的,你能总结一下学术文章批注的方法吗? 要求:1.小组讨论5分钟。 2.小组发言展示。 【助推资料一】 原文:乡土性 批注:中国农民聚村而居,因而形成乡,乡下人离不了泥土,泥土是生养农民的根。 2.脂砚斋评点《红楼梦》 原文:(宝玉和黛玉)二人正说着,见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林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这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又该着你闹‘幺爱三四五’了。”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 脂砚斋批道: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闭月羞花、莺啼燕语。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如太真之肥、飞燕之瘦、西子之病,若施于别个,不美矣。今见“咬舌”二字加以湘云,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二字哉 不独不见其陋,且更觉轻俏娇媚,俨然一娇憨湘云立于纸上,掩卷合目思之,其“爱”“厄”娇音如入耳内。然后将满纸莺啼燕语之字样填粪窖可也。 3.原文25页第4段:“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批注】侍候,多指对长辈或地位高者小心侍奉,在这里用于老农对“庄稼”,生动表现出一个“行动”不得,欲赋予庄稼“灵动”的生命性;而谈到本应是行动力的代言人的“老农”,却是也像“长”在了土里静止了。巧用比喻,两句话无形间在文学形式上将“庄稼”与“老农”的现实形象互换,形象地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