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背景介绍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出生于世家望族,名门子弟。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出版诗集《红烛》《死水》。1943年,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本文选自《闻一多全集》第三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有删节。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对和平民主的迫切要求,继续发动内战,并对爱国民主运动进行镇压。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这一演讲,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课文是这次演讲的记录整理稿。 背景链接 演讲词 概念 特点 表达效果 也叫讲演词、演说词。是指在公众场合就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等公开发表自己见解的讲话文稿。 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等传达给听众或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以“写”来体现“说”的艺术,与其他文体相比,具有鼓动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等特点。 文体知识 晓得( ) 卑劣( ) 诬蔑( ) 卑鄙( ) 蛮横( ) 挑( )拨离间 xiǎo de liè wū miè bǐ hènɡ 字词学习 tiǎo 闻一多先生讲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朗读并思考: 导思1.闻一多面对李公朴被暗杀一事,对敌人持什么态度? 导思2.闻一多揭露了敌人的哪些本质? 导思3.闻一多如何鼓舞年轻一代,给予了什么期望? 导思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爱国情感? 关键词: 爱国情怀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罪魁,赞颂英烈。 第二部分(第4—5段):敌人必败,人民必胜。 第三部分(第6—12段):争取民主,不怕牺牲。 理清思路 1、读1———3段,闻一多先生是从哪三个方面来揭示反动派的无耻的? 1、李先生无罪而惨遭杀害; 2、反功派只敢偷偷摸摸摸地来暗杀; 3、反动派暗杀后不敢承认,还对李公朴先生进行污蔑,说什么“桃色事件”,还嫁祸于共产党。 2、读4、5段,闻一多先生坚信“敌人必败,人民必胜”的原因是什么? 1、他们这样疯狂地暗杀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在恐怖; 2、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方个李公朴站起来; 3、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3、再读4、5段,找出人称变化词,体会这些人称变化词分别代指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他们”“你们”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作者用不断变化的人称表达不同的情感。用“他们”,表达出愤怒和蔑视的感情;用“你们”,变成直接对反动派的揭露、痛斥,表现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用“我们”,表示讲演者与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 【手法探究】讲演者在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这是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