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三顾茅庐》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2、理解人物形象,抓关键字词句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4、学习古典小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点: 理解人物形象,抓关键字词句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 难点: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基础知识 一、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 -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对黑暗腐败的封建政治很不满,痛恨暴君、暴政,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向往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二、故事背景 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得知“伏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隆中,住茅庐草棚,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于是专程去拜访,便有了“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本文讲述的是刘备协同关羽、张飞第三次拜见诸葛亮的故事。 三、理解词义 1.犹然:仍然。 2.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3.冠玉:原指装饰帽子的美玉,这里形容男子貌美。 4.纶巾:古代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 5.鹤氅:用鸟羽制成的外套。 6.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7.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诸葛亮)。屏,使回避。促,靠近。 8.汉室倾颓:汉朝(的统治)衰败。 9.用武之地:用兵之地。指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 10.存恤:爱惜,体恤。 11.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12.避席:古人席地而坐,起身离席,表示敬意。 1.关羽和刘备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关羽劝说刘备不要再去拜访诸葛亮了,刘备坚决的态度表现了他思贤如渴的诚心和实意。 2.如何理解“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一举动?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一举动,表现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谦恭和诚意。 3.作者多次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谦恭态度,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写出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诚心和态度,另一方面从侧面交代了诸葛亮的“不俗”。 4.诸葛亮为什么称刘备为“俗客”? 诸葛亮故意称刘备为“俗客”,是为了再次对刘备进行考验。 5.“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诸葛亮用“美玉”比喻司马德操和徐元直,用“顽石”来比喻自己,表现了他谦逊的品德。 6.刘备“泪沾袍袖,衣襟尽湿”,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协助自己的诚恳态度和真心实意。 7.如何理解诸葛亮对弟弟的嘱咐? 诸葛亮对弟弟的嘱咐,包含着对日后的打算,也表现了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品格。 8.课文主题 本文记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也说明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有卓越才能的旷世奇才。 一、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为刘备指出了哪些策略? 本题运用文段内容概括法。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为刘备指出了三条策略:一是曹操势力大,不可与之抗争;二是团结孙权,作为后援;三是夺取荆、益二州,见机行事,成就大业。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叱曰(chì) 拱手(gǒng) 半晌(shǎng) 侍立(shì) B.鹤氅(chǎng) 纶巾(lún) 晋谒(hè) 愧赧(nǎn) C.倾颓(tuí) 董卓(zhuó) 沃野(wò) 箪食(dān) D.鄙贱(bǐ) 疏懒(shū) 一宵(xiāo) 存恤(x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峨冠搏带 邂逅 愕然 逍遥 B.安帮定国 斡旋 乾坤 匡扶 C.民殷国富 凛凛 霏霏 庸懒 D.功盖寰宇 社稷 傲慢 侥幸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隆中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