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女娲造人 袁珂 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并激发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中国神话?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盘古开天辟地 后羿射日 袁珂,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四川新都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走近作者 关于神话 神话是人类社会幼年时期的产物,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原始社会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美妙解释和奇特想象,他们把自然力神化、人格化,在幻想中不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这就是神话。 神话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抗争和提高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其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文体常识 女娲 寂寞 蓬勃 澄澈 掺和 揉团 泥潭 绵延 神通广大 眉开眼笑 莽莽榛榛 wā jì mò péng bó chè chān huo róu tuán ní tán mián shén méi zhēn 字词积累 1.字词注音 莽莽榛榛:莽莽和榛榛两个词均用来形容草木 丛生的样子。 澄澈:清澈透明。 绵延:延续不断。 力不暇供: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 2. 词语解释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条枯藤放到泥潭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 整体感知 复述课文,对照《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找出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容易看出作者的想象力? 复述故事情节 ①从女娲的角度复述故事。 ②从女娲造出来的第一个人的角度复述故事。 要求:尽量运用原文中表现喜悦的词语。 丰富了以下内容: ①造人动机的产生; ②造人的具体过程; ③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 ④女娲的情绪和心理; ⑤作者的评述。 足见作者想象的丰富 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女娲造人的过程是怎样的? 重点解读 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为什么造人 怎样造人 怎样造更多的人 怎样繁衍后代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 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 就把一条枯藤放到泥潭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1)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 (2)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 要求:分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作好讨论记录,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2.女娲的“神”性与“人”性。 一天变化七十次 揉黄泥造人 挥洒泥浆造人 …… 寂寞孤独 自豪欣慰 忙碌疲倦 …… “神”的非凡 能力和神奇方法 “人”的心理、情感、活动 想象 大胆奇特 想象 真实合理 女娲的形象: 女娲 神性 人性 神通广大 勤劳、聪明、有爱心、有创造力 3.第3段独句成段,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描写女娲的心理活动;开启下文,引出女娲造人的情节。 4.“说也奇怪”是神话、童话等作品中常用的话。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 “说也奇怪”就是说作者对于这件事也是很诧异的。在这里作者只是把自己当作一个陈述者来陈述“小东西”被放到地面上后的神奇变化。这样既可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又能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 5.第15段中的“拉”“伸”“搅”“挥洒”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些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女娲用一种“绝妙”的方法造人的具体过程,体现了女娲作为“神”所具有的聪明智慧和非凡能力。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虚构的,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女娲造人》是一则 ... ...